
一、城市农业的概念
1、定义
“城市农业”这个概念,是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首次明确提出。按照2003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的定义,城市农业是指满足城市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的,采用集约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废弃物,在分散于城市或郊区各个角落的土地和水体里种养各种农产品,并进行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城市农业是城乡融合时代的新概念,是对城市和农业的广义理解。
我们在这里探讨的,主要是指为了满足城市消费者对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在城市里,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等为主要吸引物,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
2、与一般农业的区别
城市农业与一般农业的区别在于,一般农业以生活消费市场为导向,生产并提供农产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需要;城市农业则以旅游消费市场为导向,以农业观光、生态休闲、体验劳作、果实品尝和购买的方式,向游客提供综合性的服务,满足游客的旅游消费需要。
从本质上来讲,城市农业产品比起一般农业产品,类型丰富,综合性强,产业链长,附加值高,有利于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目标,更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
二、城市农业的作用和意义
1、生态效应
城市农业布置于城市地域空间范围内,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城乡结合为基本格局,形成一个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具备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提升舒适度指数的功能。
2、土地效应
发展城市农业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开展农业旅游,吸引游客参与观光、休闲、体验、购买等活动,促进消费,盘活当地经济,从而提升土地本身价值;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农业覆盖的区域将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周边土地升值,有效盘活房地产经济。
3、空间效应
有利于拓展旅游空间,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愿望。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而转向追求精神享受,观光,旅游、度假活动增加,外出旅游者和出行次数越来越多。一些传统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在旅游旺季,往往人满为患,人声噪杂。旅游农业的出现,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们对宁静、清新环境和回归大自然的渴求。
4、品位效应
发展城市农业除了在景点范围内营造优美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景观场所外,还将绿化、美化周围地区的田园和道路,完善服务配套设施,使得城市景观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的气象。在山水交融的城市里,建造具有生机活力的农业文化公园,将成为提升城市品味,丰富城市创意内涵的好途径。
5、经济效应
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发展旅游农业,有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促进农用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调整,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能为老百姓直接增加收益带来福音,是脱贫扶贫的好项目;同时又可以农业旅游为龙头,带动餐饮、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经济创收。
三、濠江发展城市农业的优势和必然趋势
1、资源优势
目前,濠江区拥有农田保护区共14000亩,其中河玉围占地面积8000多亩,适宜发展大型城市农业文化公园;另外,现有一些具有城市农业内涵的雏形景区景点已经自发地发展起来,包括位于礐石、葛洲、蜈田等区域的4个杨桃园,适宜统一规划后发展观光、采摘型农业旅游;中信农场、茂金农场以及磊口养殖场,适宜发展体验、度假型农业旅游;还有丹樱生态园、金寿生态园(已规划),则适宜发展休闲、观赏型农业旅游。可以说,濠江发展城市农业已具备一定的资源基础,雏形产品也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格局。
另一方面,濠江本身具有的秀色可餐的生态环境和独树一帜的饮食文化等资源,也为新兴的城市农业奠定了厚重的资源基础。
2、区位优势
濠江区是汕头市南部中心城区,西与潮阳区接壤,北、东、南三面临海,通过礐石大桥、海湾大桥和北部中心城区相连,北市区居民到达濠江区仅需15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捷。作为汕头市的后花园,濠江区发展城市农业,将成为都市人周末或节假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另外,濠江区处于潮汕地区半小时经济区半径范围内,客源市场辐射整个潮汕地区,拥有大量的目标客户人群。
3、人才优势
濠江区传统农业历史悠久,目前区内具备一支熟悉种苗培育、果蔬花卉种植、畜牧渔养殖的农业人才队伍,为发展城市农业储备了优良的人力资源。
四、国外城市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农业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已成为世界潮流。它源于欧洲的西班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些西班牙农场把自家房屋改造装修为旅馆,接待来自城市的旅游者前往观光度假,被认为是农业旅游的起源。近年来,国外农业旅游又向深层次发展,旅游者不仅“看”而且“干”,由过去欣赏结果,变为参与过程。真正体验农活的“原汁原味”。如一些旅行社,利用假期,组织城市游客到农村和农民共同生活、学习插秧和采茶,体验耕种和收获,分享农家乐的“插秧割稻旅行”或“采茶旅行”。在收获的季节,旅行社会选出一小包稻米或茶叶给游客寄去,让大家亲口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如今,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如日本、瑞士、台湾等出现了更高级的农业旅游形式:租地自种。城里人在乡下租一块“自由地”,假日里,偕妻带子,呼朋唤友,到乡下的“自家地里”翻土耕种,施肥浇水,平时则由农场主负责照看农园。这种浅尝辄止的劳作和藕断丝连的乡村情怀,为忙碌和烦躁的城市生活平添了许多雅趣。下面介绍几个国家农业旅游的研究与实践情况:
法国:七十年代法国兴起了城市居民兴建“第二住宅”,开辟人工菜园的活动,各地农民适应这一需求,纷纷推出农庄旅游,并组建了全国性的联合经营组织。近年,法国人推出新兴的“农庄旅游”业,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立起了家庭旅馆。3000多家农民还组成了一个联合经营组织,取名为“欢迎您到农庄来”,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这种新兴的“绿色度假”旅游活动方兴未艾,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日本:日本的农业旅游是开展较早的。日本各地观光农业经营者们成立了协会,各地农场结合生产独辟蹊径,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种具有特色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行社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旅游产品,组织旅游者春天插秧,秋天收割,捕鱼捞虾,草原放牧,牛棚挤奶。参加者有农牧学研究人员、学生、银行职员、公司白领等,人均消费2.5至4万日元。日本岩水县小井农场是一个具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民间综合性大农场。自1962年起,农场主结合生产经营项目,先后开辟了600余亩观光农园,设有动物农场,可以观赏到各种家畜在自然怀抱中的憨态,又能增加动物学的知识;牧场馆,每天定时挤牛奶表演和定时看奶油的加工过程,观赏之余,可以购买到各种包装精美而新鲜的奶制品;别具一格的农具展览馆,陈设有各式各样新奇古怪的农用机械,有的是现在使用的,有的是已被淘汰的,人们可以藉此了解农业发展历史和农机具知识,农场旁边,是由废机车改装成的列车旅馆,深受怀古思旧和青年人的欢迎。
韩国:大城市周边的“农渔村”冒出了许多“观光农园”和“周末农场”,这种农园集休闲、体验、收获为一体,吸引了大批市民,生意非常红火,已成了当地居民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村子规定20人以上的团体游客在村内的食堂用餐,而零散游客则被安排到经过精心挑选并受过培训的农户家里用餐,让顾客吃得干净、舒心。观光农园起初是农民自发搞起来的。有的农户劳动力不足,光种粮食收入减少,家里又有空闲房屋,于是搞起了农家乐,让城里人来住上一宿,吃吃农家饭,干干地里的农活,休闲放松一番,完后收取一点费用。没想到,生意很红火,仿效者越来越多。农政部门得知后,感到这是一个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于是大力提倡和推动,未过多久观光农园竟逐渐成了气候。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体验与收获结合型的“周末农场”。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提供的资料表明,韩国农村观光和民俗市场的规模,2001年约为2.84万亿韩元(1万韩元约合8.7美元),2005年将达到5.11万亿韩元。
五、发展濠江城市农业的基本思路
濠江区旅游资源禀赋优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打造,已经成为汕头旅游的亮点。但从每年的旅游统计数据来看,濠江接待旅游人次占汕头旅游的大头,而旅游收入仅占汕头旅游总收入的零头。根本原因在于濠江区旅游服务配套不完善,吃饭难、购物难一直是旅游发展的瓶颈,导致游客来濠江旅游但却消费极少。因此把握好濠江旅游的发展定位至关重要,必须有别于北市区,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发展“一高一低”旅游产业。“一高”指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一低”指发展城市农业,即都市农业旅游。
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壮大旅游产业,才是濠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一方面,要推进南山湾片区规划建设,建成以滨海生态为载体,海洋文化为主题,以时尚、新潮、动感为取向,集各类休闲娱乐、健身康体、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基地,启动2座星级酒店规划建设,打造南山湾国际度假湾。另一方面,就是促进旅游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加快发展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绿色农业为形态的城市农业。对全区农业以城市农业形式进行全面规划,科学布局,分项实施。在推进丹樱生态园、金寿农业生态园建设的同时,做好河玉围8000多亩都市农业生态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促进区域内杨桃园、农场、养殖场转型升级,率先在全省打造区域性城市农业典范。
其中,河玉围8000多亩都市农业生态文化公园将成为濠江城市农业规划中的核心版块。文化公园大体可规划成6个特色园区:世界花卉科普大观园(集培育、摄影、销售等为一体,约2000亩);农业历史展示区(图片及实物展区,约1000亩);稻田生态区(展示“动植物共生系统”,采用稻鱼鸭萍种植共生模式,约1000亩);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式”生态农业类型,约1000亩);鱼塘生态区(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即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植模式,约1000亩);农业科技孵化区(展示高科技的光热资源技术约1000亩)。
六、发展城市农业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
1、发展理念的问题。城市农业不用于一般农业,要敢于突破陈旧思维的局限,实现从提供农产品为主的传统农业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品尝、购买为一体的旅游产品转变。有些部门提出发展精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其实是在走弯路,因为别的地方有,失去濠江优势,最终将耽误发展机遇,濠江城市农业发展雏形已经形成,应走城市农业发展路子。
2、发展定位的问题。城市农业涵盖面较广,涉及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主管部门和旅游、交通等部门。其综合效应是其他产业不能替代的,因此发展城市农业应站在全省的角度考量,纳入区委、区政府发展战略部署,推进项目建设。
3、土地承包的问题。规划确定后,区政府要成立协调小组,妥善协调各方利益,最大限度照顾土地承包者的利益。
4、投资经营的问题。城市农业总体规划确定后,由区政府搭建投资平台积极引导外资、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形成政府搭台、经济实体唱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建设投资机制。经营管理推行“经济实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5、产业扶持的问题。城市农业是新型的产业,政府应多渠道给予政策扶持、税收扶持,把它当做最大的扶贫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完善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保护区涉及建设方面,国土部门要按农业生产配套的要求,给予开绿灯,政府力争及早立项审批。
6、景区景观类型划分及布局问题。从城市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现有的景区景点及未开发的农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主要类型可分为:第一,城市农业生态文化公园,利用河玉围8000多亩农田,打造综合性园区;第二,依托自然景观的观光品尝园区,可完善丹樱生态园、金寿生态园的服务配套设施;第三,生产体验型的生态园区,可进一步开发中信幸福农场及渔家乐项目;第四,采摘体验型的生态园区,可对现有的杨桃园和草莓园等进行统筹整合,完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