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德鲁克说:“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力,而是文化。”确实是这样,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很难想象,在一个文化落后的地方经济能持续发展、社会能不断进步。这一点,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以文化论输赢”、争占文化建设制高点正迅速成为区域竞争的新焦点。
去年,省委作出加快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新跨越的战略部署,各地围绕文化建设各出新招、风生水起。当前,濠江正进入历史发展最好的时期,新城建设即将启动,在可预见的将来,濠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此历史进程中,我们要比以往更重视文化建设,让文化的提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齐头并进。
我们应该高起点、宽视野、多层面来推动文化强区的发展战略,要有大构想、大手笔、大动作、大工程,致力打造一个崭新的文化新濠江。我们要依托濠江自身既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资源,立足于文化惠民、着眼于文化层次和品位的提高,把濠江建设成为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潮文化中心。
这绝不是夸夸其谈,而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评估和展望。我举一个例子:400多年前,民族英雄邱辉受郑成功之命在达濠设置大明潮州府,接转东南沿海的货物供应台湾岛,一时间,达濠成为当时闽粤最繁荣的商业中心,商贾云集,盛况空前。文化也同步产生辐射。单是饮食文化,就创造了一个高峰:各地优秀的厨师纷纷聚集到这里,菜肴艺术推陈出新,传承至今的达濠“食桌菜”就缘于其时。后来,汕头开埠,在达濠创造的烹饪技术由汕头传播到各地以至海外,直接促进了“潮州菜系”的形成和成熟。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不敢说“天下潮菜出达濠”,但至少也是重要的源头之一吧。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在很多方面曾经是独领风骚的。
濠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相当丰富,简单归纳一下,有四个主要方面:一、多种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一千年前,氏族南移带来中原文化,在这里完成与海洋文化融合;明清以后,我们的先辈飘洋过番,又带来了西洋文化,三种文化体现在日常生活、建筑、饮食、节庆、民间艺术中,丰富多彩,蔚为大观;二、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千年的历史演进,给濠江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遗迹,如宋、明、清的海防设施,神秘的叠石山易学,青云岩、巨峰寺等一批宗教圣地,历代名家的书丹石刻等等。这是一笔宝贵的物质遗产;三、风情浓郁的习俗文化。每逢岁末新正,濠江各地就有游神、庙会、赛桌、祭祀的传统习俗,古风犹存,折射了濠江人的古典情怀、人文精神和情感诉求。这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世代相传的各种民间艺术。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优势,民乐、书法、楹联、灯谜、绘画、雕塑、象棋无不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濠江人崇文重教的体现。列举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高度汇聚于一个地方,在潮汕地区尚属少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全有条件把濠江打造成代表潮文化的区域文化中心。我们要有这个信心!
那么,怎样来推动这项大文化战略呢。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提出或正在实施某些文化建设的举措,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如果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还是需要有一条总的脉络来贯穿、来引领、来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濠江的文化品位和辐射力,在达到在文化惠民的同时,以文化产业的繁荣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变。
本人提出三点浅见:
一、以“节”来扩大濠江文化的影响力。今年春节,宣传文化部门作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就是在珠浦社区举办“潮汕(濠江)首届民俗文化节”,把民间的游神和庙会提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来操办,在大潮汕产生了超出预期的影响。由于这项活动综合地展现了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所以能全面地整合民间文化资源,集中展现,十分受欢迎,场面可谓万人空巷。有人对这个节的命名不理解,其实正是我们的目的所在。今年是牛刀小试,我们希望这个“节”一直办下去,以后能更多地吸引大潮汕的文艺表演队伍到濠江来献艺交流,越做越大,让民俗文化节成为斗艺比赛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聚集人气,推动民间艺术的弘扬和发展。还不止要搞这个“节”,我们要继续扩大“桃花节”的规模,还可以考虑举办“潮菜(濠江)美食节”、“潮俗花灯节”等,使濠江节日不断,人气高涨,把做文化变成文化的传播。假以时日,濠江就自然能成为潮汕民间文化的中心。
二、以“会”来提升濠江文化的知名度
如前所述,濠江琴棋书画等民间艺术有着丰饶的民间土壤,人才很多,我们的大锣鼓在明清时期就达到一个高峰,近年更获过全国最高奖——山花奖;中信度假村现在是广东省文学创作基地;我区是全省首个楹联之乡;当今有不少著名的作家、画家、书法家活跃在全国艺坛,还有众多名闻大潮汕的音乐家、诗人,这些都是宝贵的人文艺术资源。我们应该利用其人脉和影响,组织大潮汕乃至全省、全国性的各类文艺笔会到濠江举办,诸如“民间音乐花会”、“广东联人联谊会”、“知名书法家青云笔会”、“名家会中信——濠江采风笔会”、常设性的“全国水彩画展”等等。让更多名家和大师到濠江来。这不但能提高濠江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也能直接、有效地推动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大繁荣、大发展。举办这些活动,在濠江有丰厚的群众基础和现实条件。
三、以“点”带面,确立濠江潮汕文化中心的地位
外地的游客到潮汕地区来,都有一个困惑,到底什么地方能全面、完整地代表潮汕文化的脊髓,这里面包括民间习俗、民间艺术、人文精神、宗教信仰等等。确实,由于潮汕文化的多样性和分散性,目前没有这样的去处。那么濠江有没有条件建立这样的区域呢?至少在二个地方可以先行考虑:一是濠江新城。据我所知,在新城规划中有一个专门的区域“潮汕印象”以展示潮人的历史和生活形态的,这一部分可以做大,使之成为潮汕人文和文化艺术之集大成者。另一是丹樱生态园。在其总体设计中,拟在4000亩的园区内建造一条潮文化之旅的长廊,可以起点高一点、内容更全面一点。这二个点如果建成规模,影响扩大,再以点带面,连接区内的叠石山、青云岩、威武寨、巨峰寺、古城、古盐田等,各有侧重,优势互补,脉络清楚,濠江当然能成为潮文化的代表。这是作为一个文化中心所必须具备的硬件设施。
上述三方面如能真正做到,潮文化中心就众望所归了。在这个打造的过程中,濠江的文化品位不断得以提升,纲举而目张,影响力会迅速扩张,文化设施随需求的扩大不断完善,人民群众也充分地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文化惠民一旦落到实处,文化创意产业将随之得到前所未有发展,最终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文化强区就成为现实。文化的高速发展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相得益彰,濠江将成为现代文明城区的一个典范。
我们坚信,这一天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