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濠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头市濠江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 2024-02-21 11:50
  • 来源:汕头市濠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字体:
  •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市驻濠江有关单位:

      现将《汕头市濠江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卫生健康局反映。


    汕头市濠江区人民政府

    2024年2月9日


    汕头市濠江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目  录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主要成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  

        一、谋篇布局、补强短板,持续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二、固本培元、多措并举,持续提高卫生队伍医疗技术水平  

        三、智能医疗、资源共享,持续拓展医疗卫生合作创新发展  

        四、完善机制、精准防范,持续加强疫情防控整体能力建设  

        五、健康强区、幸福濠江,落实全民健康服务体系相关制度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能,深化卫生改革  

        二、加大政府投入,拓宽筹资渠道  

        三、强化部门协调,形成推进合力  

        四、完善监管体制,强化卫生管理  

        五、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有序推进  

        六、提高人才素质,保障梯队建设  

        七、健全法治保障,营造良好氛围  

        八、注重行风建设,创建和谐服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广东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第一个五年,是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关键五年,也是濠江区优化卫生健康体系、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打造健康濠江的重要时期。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汕头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汕头市濠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愿景目标纲要》,结合濠江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区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紧围绕区委“138”战略,以打造“健康濠江”为目标,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大力推进卫生强区、健康濠江建设工作,全力改善就医条件、优化医疗服务、全面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努力打造区域医疗卫生新高地。五年来,全区卫生健康事业稳健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为我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成就

      (一)借鉴先进经验,谋划发展方向

      全面加快推进濠江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濠江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卫生强区目标,打造“健康濠江”。“十三五”期间,赴深圳市罗湖区组织学习全国医改先进经验之罗湖经验,形成《濠江区赴深圳市罗湖区学习全国医改先进经验的调研报告》,提出“围绕打造责任共同体,深化和拓展与汕大医附一院等三甲医院的合作,推进医联体建设”“围绕打造健康共同体,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做实做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绕打造利益共同体,发挥医保和财政激励措施的杠杆作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区河浦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专科、小综合建设”“围绕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濠江特色的四级联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着力创建社区医疗服务站点”五大项措施,高位谋划濠江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布局,逐步完善分级诊疗

      一是由区人民医院全面主导模式,升级打造形成“1+7+N”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我区区域医共体与汕大医附一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成为汕大医附一院医联体的成员单位。我区与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共建濠江区妇幼保健院。区珠浦医院与市中医医院签订医疗联盟合作协议,加入市中医医院中医妇科医疗联盟。通过与高水平医院的合作,以团结协作、学科共建、资源互补、平台共享等形式,共同提升我区医疗卫生系统综合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区人民医院制订《社区中心转诊病人制度及流程》,紧密“三位一体”医联体服务新模式,为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人民医院和汕大医附一院间转诊开辟绿色通道。同时,派出专家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综合运用医疗、医保、宣传等手段,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就近看病就医,切实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区人民医院和三甲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三)加快发展全区中医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医改中医药工作

      一是加强中医馆及中医专科建设。各基层医疗机构认真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集中设置中医诊室、治疗室、中药房、煎药室等中医药临床科室,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加强中医药诊疗设备配置,突出中医常用技术方法的开展与规范化操作,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借助省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设备配套项目资金的支持,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置各类中医诊疗设备,加强中医科及中医馆的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与市中医医院的合作,共建特色专科。我区珠浦医院与市中医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加入市中医医院中医妇科联盟,依托市中医医院医疗资源,通过团结协作、学科共建、资源互补、平台共享等形式,提升专科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我区依托汕大医附一院医学教育能力,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全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不定期派出中医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积极开展中医药人才招聘工作,聘请中医专家、康复理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更好地推动基层中医药建设。四是支持鼓励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诊疗服务。五是加大力度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濠江区七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为65岁及以上老人和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龄儿童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四)全面深化医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自2018年11月开始,我区全面实施“5+2”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区政府出台《濠江区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发展规划(2019—2023年)》及配套5+2工作方案,深化医改工作向深水区进一步迈进。一是实施区人民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2018年区人民医院顺利评定为“二级甲等医院”,2019年10月11日,区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正式启用,医院病床数可增至495张,大大地改善病人的住院环境和条件。在区人民医院及七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托汕大医附一院进行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原区河浦人民医院整合并入区人民医院进行管理。二是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妇幼保健院、原区河浦人民医院和疾控中心(简称“两院一中心”)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完成项目立项和选址意见。后因工作调整,经区政府批复同意,“两院一中心”中的“汕头市濠江区河浦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分院)重建工程”变更为“汕头市濠江区中医医院建设工程”。

      (五)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升级工程

      高标准建成濠江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居民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打通居民家门口医疗服务“最后一百米”,为建设健康濠江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推进医联体试点工作。2017年我区被市选定为汕头市县镇一体化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试点区,争取到省级专项建设资金1500万元(共3年)。充分发挥区人民医院核心作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统一的技术规范、业务指导、工作考核,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积极落实财务统一。医共体内医院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财务制度统一、报账流程统一、绩效分配方案统一。加强医共体内用药衔接,初步实现药品统一。大力推进区域基层医疗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建设,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通远程心电图检查会诊项目,检查结果实时传输至上级医院由医生诊断,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诊疗服务。出台《濠江区区域医共体统一人员管理工作方案》,促进医共体人员柔性流动。医共体内推行统一质量管理,制定详细的转诊条件,明确规定转诊登记的病人,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以及优先安排住院手续等,不断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双向转诊制度。二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2017年我区全面加快推进七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联泰集团捐资3100万元建设七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财政投入内部配套建设每所100万元。同时,争取到粤东西北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设备配套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进一步增加各级投入,全面加快各中心设备配套。目前,七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并全面配套一流医疗硬件。三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站建设。2019年起,区政府选定位于葛洲、棉花、埭头、广澳等10个社区建设首批规范化医疗卫生服务站点,目前均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基本形成区域内“居民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六)加强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工作

      一是继续围绕省、市卫健委(局)提出的健康信息化“一网两平台三数据库”建设目标,积极协调推进各单位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启用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切实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信息的共享应用。二是区人民医院积极参与全省电子病历库建设,依托汕大医附一院数据集成平台,扩展区人民医院分库,实现与省健康信息数据交换平台的交互。三是七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完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清洗并转换入新系统,切实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信息的互通建设,实现共享应用。四是大力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区珠浦医院顺利建成中医医疗远程平台;新圣骨科创伤医院与省中医医院合作,开展国内高端的骨科机器人精准医疗技术服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云医助手”服务平台手机APP客户端服务。五是着力推动濠江区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为推动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整合优化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信息、检验检查结果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项目建设方案经由第三方编制完成,并提交至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评审,经评审项目于2020年11月获得立项批复。

      (七)抓优服务,夯实公共卫生工作基础

      一是“平价医疗”服务稳步实施。稳步推进区人民医院“平价诊室”、七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价药包”服务,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二是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机制巩固完善。全区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药品采购、配送、价格“三统一”和药品零差价销售。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加大“家庭医生签约”宣传力度,优化签约模式。区人民医院与基层社区医疗服务站点建立分级诊疗合作关系,开展个体医生签约对口支援协作,主导建立医院-社区中心-个体医生医疗服务网络,并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室”,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区七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与辖区内69282名居民(其中包括30152名重点人群居民)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46.15%。四是疾病控制及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显著。首先是深入开展疾病防控及爱国卫生工作,大力抓好病媒生物防制,积极开展登革热防控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全方位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积极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城区管理力度,努力塑造优美、整洁、文明、有序的崭新城区形象,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继续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活动,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其次是利用广播、微信、手机短信、出版卫生专栏、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全方位传播卫生知识,普及防控知识;结合预防各类传染病,儿童免疫规划,公共场所和单位控烟等宣传活动的开展,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防病意识能力和法律观念,进一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2020年我区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继续维持在95%以上,全区保持无脊灰状态;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区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共1568人,严重精神障碍报告患病率(检出率)为5.57‰,管理率为90.05%;规范管理率为87.82%;规律服药率83.74%。

      (八)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夯实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保障

      我区积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基层人才专项公开招聘,加快推进基层卫生人才“县招县管镇用”工作,加大全科、产科、儿科、麻醉科医生培训培养力度,着力提升重点临床科室服务能力。一是进一步充实我区医疗卫生队伍。2019年6月18日区卫生健康局联合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布《汕头市濠江区2019年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通知》,招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9人。二是加强后备人才储备。我区贯彻落实省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计划有关工作部署,从2014年起,每年与订单定向医学生签订免费培养定向就业协议,并及时安排当年度毕业生到我区定向就业及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断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三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提高医技人才技能。加强培训、继续教育和传、帮、带,着力盘活现有医技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卫生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和技术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尚不达标。近年来,我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虽有增长,区域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有所改善,但对比卫生强区要求仍未达标。

      (二)“5+2”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进展较为缓慢。由于项目资金金额较大,重点项目启动资金未到位,导致项目推动较慢。

      (三)医共体、医联体建设遭遇瓶颈。一是区域医共体“六统一”工作未取得新突破。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在人、财、物等各项管理仍无法达到真正统一,现有配套政策并没有涉及统一医保支付方式这一核心激励机制,双向转诊的内在动力不足,医共体的整体效率仍未显现。二是与汕大医附一院的医联体合作不顺畅,存在沟通协作机制落实不到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足,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属地管理与组织关系理不清等问题。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制度红利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活力特区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明确提出推动大湾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必将构建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和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十四五”期间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活力特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全面铺开的开放合作政策红利将助力汕头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达到新高度,濠江区作为中心城区,“前港、中区、后城”定位发展,必将带来人口红利,更需要借助制度红利有利时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

      (二)建设卫生健康事业成为社会共识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从政府、社会、个人(家庭)3个层面协同推进组织实施15项重大行动,健康中国持续深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全社会重要的新时代共识。加之2019年末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给卫生健康事业,尤其是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治领域带来严峻挑战,疫情牵动万民之心,突发疫情不仅展现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及其现存短板,更是给卫生健康事业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全社会将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预防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

      (三)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赋能健康行业

      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AI技术、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推动着数字经济与医疗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智能化医疗产品逐渐得到普及应用,智慧医院、智慧病房等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新模式和新业态逐渐涌现。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疾病预防、检测、诊断和治疗模式正朝着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和远程化的方向发展,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将大幅提高,数字经济正在为医疗产业的变革和升级注入新动能,科技创新赋能健康行业已是大势所趋。

      (四)以健康为中心的体制机制改革先发优势明显

      濠江区以整合型医疗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在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中开展的公立医院管办分开、卫生财政补助机制、医保费用结算方式、资源共享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从发展方向和取得成效看,与“大健康”“大预防”的要求与发展格局相一致,政府组织引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促进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政府、医院、医生、患者目标诉求趋于一致,进一步打造“健康濠江”医联体建设,为濠江区卫生与健康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控风险较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建设,大湾区内外的人口流动更加快速,濠江区即将扩大港口运输量、加强工业产业发展、加大海底隧道、高铁高速站等交通建设力度,承担筹办“亚青会”部分场馆建设和部分赛事举办地,未来聚集经济效应明显,人口众多且人员交流更加频繁,传染病疫情输入风险加大,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这将使得濠江区传染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对濠江区的传染病防控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奋力推进“健康濠江”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适应需求

      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二)预防为主,健康促进

      强化“大健康”理念,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全面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

      (三)先行先试,创新驱动

      把握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区域医疗体系整体实力。努力建设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的和美侨乡。

      (四)中西整合,康养并重

      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推进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在慢性病诊疗和康复领域的作用。

      (五)多元参与,协调发展

      有效地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作用,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合作,推进预防、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链条整合,促进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六)共治共享,改善民生

      激励民众深入参与健康服务体系治理,完善健康保障,打造“健康濠江”。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推进健康数据共享、健康知识共享、健康成果共享和健康经济共享。

      三、发展目标

      (一)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指标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9岁。早癌检测率达到60%,高血压规范管理率提高至70%,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至40%,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提高到50%。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宫颈癌筛查覆盖率2025年达80%,乳腺癌筛查覆盖率逐年提高,2025年达到60%,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下降至15%,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二)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

      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重点学科建设,在进一步蓄力区珠浦医院中医人才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筹划濠江区中医医院建设,不断提升中医相关专科医治能力,实现病有良医,切实增强濠江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健康濠江”发展增添动力。

      (三)优质均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5年,“医卫融合”“教卫融合”与“医养融合”等改革举措进一步发挥战斗力。做好出生缺陷筛查、儿童健康管理、学校卫生、心理健康、康复、医养融合、临终关怀等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加强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到2025年,优化多元办医格局进一步优化,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创新健康服务模式,推进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健康服务业进一步拓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基本形成。

      濠江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领域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25年

    规划目标

    指标

    性质

    健康水平

    1

    人均预期寿命

    79

    预期性

    2

    孕产妇死亡率

    /10万

    ≤13

    预期性

    3

    婴儿死亡率

    ≤3

    预期性

    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

    预期性

    5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0

    预期性

    健康生活

    6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30

    预期性

    7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20

    预期性

    8

    千人口献血率

    持续提升

    预期性

    9

    区卫生镇比例

    %

    100

    预期性

    健康服务

    10

    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5.1

    预期性

    11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2.5

    预期性

    其中:每千人口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

    0.53

    预期性

    12

    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

    2.6

    预期性

    13

    每千人口拥有药师(士)数

    0.4

    预期性

    14

    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

    4

    约束性

    15

    每千人口拥有公共卫生人员数

    增长30%

    预期性

    16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5.5

    预期性

    17

    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

    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约束性

    18

    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

    %

    ≤60

    预期性

    19

    重点行业用人单位劳动者防噪音耳塞或眼罩正确佩戴率

    %

    ≤80

    预期性

    健康保障

    20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

    25左右

    约束性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

      一、谋篇布局、补强短板,持续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规划建设濠江区中医医院

      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全区中医药工作,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总供给再上新水平,群众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切实推进“健康濠江”建设。根据《关于印发濠江区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发展规划(2019—2023年)》的通知》(汕濠府〔2018〕24号)、《关于印发〈濠江区人民医院全面提升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等“5+2”医改配套方案的通知》(汕医综改办〔2019〕1号)及《文件处理表》(汕濠办文〔2020〕Z4-08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濠江区卫生健康局拟在汕头市濠江区河浦大道滨海街道段建设“濠江区中医医院新建工程项目”。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095㎡,占地面积2838㎡,总建筑面积28300㎡(地上建筑面积22430㎡,地下建筑面积5870㎡)。拆除原地所有建筑,建设一栋综合楼,其中塔楼12层,裙楼3层,分别按照医院功能设置业务科室,提供250张床位。同时建设地下1层停车场、供配电、电梯、弱电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空调通风系统、智能化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拟建设投资20502.40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及自筹。

      (二)规划建设濠江区妇幼保健院

      妇幼保健机构是为妇女儿童健康提供服务的一类公益性专业机构,在减少孕产妇死亡和儿童死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汕头市濠江区尚无专业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能力比较薄弱,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亟需一所专业性强、专科特色突出的妇幼保健医疗机构来承担濠江区的妇女、儿童健康保健工作。为进一步推进濠江区妇幼健康事业新发展,补齐目前濠江区妇幼保健短板,根据《濠江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四届八十七次〔2019〕11号)和《文件处理表》(汕濠办文〔2019〕Z3-0960号)文件精神,濠江区卫生健康局拟在汕头市濠江区河浦大道滨海街道段建设“汕头市濠江区妇幼保健院新建工程项目”。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096㎡,占地面积3038㎡,总建筑面积30860㎡(地上建筑面积24900㎡,地下建筑面积5960㎡)。建设一栋3层高的裙楼及12层高的塔楼作为门诊楼及综合大楼,设置250张床位,设有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医技综合部、行政和后勤保障,并建设绿化及公共活动设施,同时地下建设1层停车场;拟建设投资22712.59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及自筹。

      (三)规划易地重建濠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濠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地点目前位于赤港商业街23号,工作用房面积仅约600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低于国家标准,配套建设不完善,国家标准A类的检验项目开展率仅为19%,达不到70%的要求。中心实验室由于业务用房面积严重不足,阻碍了许多大型现代化仪器设备性能的发挥,限制了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

      在大健康和“预防为主”的时代背景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将得到强化,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将发挥更大作用。目前濠江区疾控现状无法适应新时代大健康发展要求,亟需易地重建一所规范化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助推濠江“卫生强区”和“健康濠江”建设。为改善我区疾病防控体系、防控机构环境,进一步推动濠江疾控事业跨越式发展,根据《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四届八十七次〔2019〕11号)和《区委工作会议纪要》(第17期)文件精神,濠江区卫生健康局拟在汕头市濠江区河浦大道滨海街道段建设“汕头市濠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易地重建工程”。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828平方米,占地面积1202.9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00.8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62.96平方米;地上5层,地上建筑面积5737.91平方米,拟建设物资库及冷藏库、实验用房、行政用房、会议室等,并配套建设智能化、弱电、空调、给排水、消防、固体废弃物处理、废水处理及其他相关设施。项目概算总投资5884.96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及自筹。目前项目已启动建设。

      (四)完善现有医疗体系医疗救治基础建设,持续拓展“平战结合”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濠江区人民医院提质改造。突出区人民医院区域“龙头”医院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城镇化、交通条件、人口规模、公共服务需要等因素,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在医院旧住院大楼及门诊楼改造项目新建发热门诊的基础上,按照省“填平补齐”原则,加强区人民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以“大综合小专科”为发展定位,按照区县公立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健全一级诊疗科室,逐步建立和完善二级诊疗科室。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医院业务用房面积增加到27000平方米以上、医院病床数达到495张,建立4个市级、4个区级重点学科;加强区人民医院远程医疗平台建设,以对口帮扶的三级医院汕大医附一院信息平台为依托,建立远程会诊和教学系统,逐步建成联结三级医院、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联动”、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平台;改善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通过优化诊区设施布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合理调配诊疗资源、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住院服务流程、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规范诊疗行为、注重医学人文关怀、加强平安医院建设、落实政府管理责任等十大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提升濠江区珠浦医院“中医医院专科、特色”医疗服务水平。在濠江区珠浦医院加挂濠江区中医医院牌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汕头市中医医院等上级中医医院的合作,按照区县公立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加强濠江区珠浦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打好中医药人才基础。以“专科、特色”服务为发展定位,实施多位发展,侧重发展中医专业,引进省、市资历深厚、医术精湛的知名中医驻点建设中医工作室,传承传统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加快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重点以中医骨伤科、中医康复科等专科服务特色,拓宽服务渠道,大力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提高濠江区七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发挥濠江区医疗体系“前沿阵地”作用。把七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部纳入打造粤东医疗卫生产业新城和全区医疗卫生网格化体系建设中,从便民、利民、优质、高效的角度出发,把七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人民医院的“前沿阵地”,在“小病能治”的基础上,提高对大病送诊及时性和重大疫情的监控排查的有效性,有效做好人民医院与重症患者之间的“无缝衔接”;加强七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能力建设,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

      (五)着眼未来规划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为满足濠江区未来人口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逐步筹划建设濠江东湖片区和南滨片区医疗服务点,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二、固本培元、多措并举,持续提高卫生队伍医疗技术水平

      (一)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力度

      一是加大人才招聘力度。通过面向社会招聘、定向培养、选派进修、退休返聘等方式,不拘一格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壮大和优化医疗队伍。二是加大人才外援引进力度。进一步深化与汕大医附一院合作办医的战略合作,通过引进省级、市级专家来本区医院坐诊、手术、授课等方式,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疗法,带动本区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三是大力推进学科带头人引进培养计划。通过搭建吸引、培育优质名医发展平台,制定优惠性和倾斜性政策,积极主动引进高中端医技人才。四是继续做好订单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逐年招收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人才,充实到我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二)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健全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原则,按岗位实施人员聘用,签订聘用合同,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岗变薪变,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选人用人新机制。二是建立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岗位绩效考核制度。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合理拉开薪酬差距,分配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三是建立医联体内部的人才流动机制,为人才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和谐的工作氛围,采取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为人才在流动中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推进人才队伍专业化发展

      一是深入实施《濠江区加快人才发展实施意见》,培植队伍的创新动能,提高队伍的创新能力。二是鼓励和支持医生的学历提升和专业发展,全面提高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加快推进疼痛、口腔医学、小儿神经康复、超声、骨伤、急诊急救等资源共享中心的建设。提高妇幼健康、公共卫生、肿瘤、精神、产科、儿科、康复、护理等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

      (四)发展中医适宜技术

      积极提升基层中医能力建设。加强七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能力建设,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智能医疗、资源共享,持续拓展医疗卫生合作创新发展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9〕18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开展信息便民“五个一”攻坚行动的通知》(粤卫办〔2018〕35号)以及《关于印发濠江区组建紧密型县镇村(市区、街道、社区)一体化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的通知》(汕濠府办〔2018〕23号)等文件精神,着力推动濠江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辖区医共体内部信息互通共享,联接覆盖全区所有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信息、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逐步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以濠江区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需求为导向,在遵循国际、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医共体数据中心和医共体信息平台,完善和整合医共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医疗信息的全面共享、利用、挖掘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从而辅助和支持开展病人服务、信息共享、资源预约、双向转诊、影像会诊、科研教学、综合监管、绩效考核等业务,推动和支持医疗联合体的建立和运行,促进医疗业务的协同和分级诊疗机制的建立健全,促进医疗资源的整合共享和高效利用,加强对医疗服务统一监管和考核,在医共体内建立起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层级清晰,布局合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密切协作的新型医疗服务保障体系,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益。

      依托区域内卫生信息专网,建立医共体数据中心(包括居民主索引库、全员人口信息库、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卫生计生资源库等五大数据库)和医共体基础信息平台,从区域内医疗机构采集业务数据,提供医疗数据采集、共享、利用、挖掘等服务,实现医共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完成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在此基础上建立面向医院的病人共享、病历共享、双向转诊、资源预约、医技协同等医疗协作应用,建立面向卫生管理部门的运行监控、质量监管、绩效考核等综合管理应用,建立面向病人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服务应用。

      面向患者层面实现智能导诊、预约挂号、门诊缴费、在线问诊、处方流转、检查检验报告查询、住院预存、住院清单、健康宣教、健康档案、医患随访等全流程便民服务,让患者看病不再难的同时从诊前、诊中、诊后及全场景完善医院智慧服务布局,拓展医疗服务应用,帮助医院充分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服务。

      四、完善机制、精准防范,持续加强疫情防控整体能力建设

      (一)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意识,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科学处置”原则,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密切沟通协调和配合,部署落实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突出重点,强化登革热、H7N9、艾滋病、手足口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及早制订实施计划,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防患于未然。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检查,提高报告管理及时率、准确率和完整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调查处置和应急处置等能力建设,加强职业卫生复合型人才培养。

      (二)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工作

      切实做好疫苗的储运和使用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冷链系统有效运转,保障接种质量与安全。巩固提高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认真做好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积极为群众提供优质的预防接种服务。加强预防接种单位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信息录入和管理工作。做好宣传工作,推广“妈妈课堂”“互联网+预防接种家长课堂”线上培训项目,提高群众对计划免疫的认识,积极参与免疫接种。强化安全接种工作,抓好计免人员培训,以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强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质量。

      (三)健全重大疫情救治能力

      全面提升区级医院重大疫情综合救治能力,重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发挥区级医院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整体,筑牢重大疫情救治第一道关口。一是改善区级医院发热门诊、急诊科、住院部、医技科室等业务用房条件,更新换代医疗装备,完善停车、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等后勤保障设施,提升医院诊疗环境。二是提高区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重点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提高快速检测和诊治水平。三是建设可转换病区,按照“平战结合”要求,做好区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改造现有病区、影像检查用房及水电气配套,能在疫情发生时达到三区两通道的防护要求以及迅速开放传染病病床20—50张的能力。四是统筹做好区级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及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综合形成区域内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合力。

      (四)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

      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与决策机制。升级和拓展疾病预测和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健全区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直报的监测网络建设,提升传染病实验室调查技术和暴发溯源技术水平,加强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建立全区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传染病疫情预警系统,及时评估重大国际活动公共卫生风险并预警。

      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有效协同机制,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救治机制,鼓励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据科学技术用于支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监测、溯源、防控、救治以及资源调配。建立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和调度体系,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基于多部门联防联控系统科学调整物资储备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高效、安全、可控。

      五、健康强区、幸福濠江,落实全民健康服务体系相关制度

      (一)扎实开展基本公卫项目服务

      重点针对近年来省、市、区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基本公卫项目办各成员单位对各项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明确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重点整改单位,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做实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各项服务。

      (二)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一是强化社会动员,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把爱国卫生运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等,整体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二是强化健康科普。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让每个人树立“自己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加强科学健身、心理健康指导,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群众身心健康。三是持续落实“三个一”环境卫生整洁制度,即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爱国卫生月”活动、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卫生整治大行动、每周组织开展一次环境大扫除,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消除病媒孳生环境。

      (三)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卫生面貌

      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建立从水源地保护、自来水生产到安全供水的全程监管体系。科学预防控制病媒生物,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监测调查。大力开展全民大扫除,做好垃圾分类,使用卫生厕所,清理卫生死角,净化居家、工作场所和公共空间,创造干净、整洁人居环境。

      (四)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重点加强对签约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印制发放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材料,生动形象地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海报、利用LED屏轮番滚动等向群众倡导签约家庭医生、享受健康医疗服务的理念,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居民充分享受到更为便捷、贴心、连续、综合的基本医疗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采取适宜形式,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入户等形式指导重点人群继续做好个人防护,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举措。

      (五)提升病媒生物防制效能

      督促落实以环境卫生治理、清除蚊蝇鼠蟑等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性病媒生物防制措施,强化单位与个人主体责任,完善防制设施,指导开展消杀,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落实对病媒防制有偿服务机构的“放管服”,对病媒防制有偿服务机构的管理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配合市爱卫办完善对市政资金发包的病媒生物防制项目的评估、公示、征信建设。配合市爱卫办编制并更新工地、小区、城中村等重点场所病媒生物防制指引。

      (六)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

      继续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登记报告和随访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导检查,加强部门协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主动参与“精防点”病人管理,做好“精防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收集与网络报告工作,全面提高患者检查率、规范管理率和治疗率。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做好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加强人员培训,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精神科专业人员。

      (七)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与健康促进活动

      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普及合理营养、合理用药、科学就医和灾害自救互救等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达到40%。加强健康科普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引导群众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深入推进健康饮食习惯,推广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动物。引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深入推进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的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家庭和高危个体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强化指导和干预。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工作,继续全面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强化戒烟服务,预防和控制被动吸烟。健全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体系,15岁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控制在20%以下。

      (八)提升妇女儿童医疗卫生资源供给

      完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加强优生优育和出生缺陷预防,大力推进出生缺陷三级干预。深入开展产前检查、围产期保健、新生儿听力筛查和缺陷儿童康复、0-6岁儿童心理行为筛查及干预等工作。建立病残儿数据库,对高危人群提供优生优育咨询和指导,进行出生缺陷风险评估。强化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关注高危儿/体弱儿管理,切实解决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和服务能力短缺问题,确保母婴安全。

      (九)完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加强人口变动情况监测。建立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科学研判出生人口变动趋势,强化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和监督,有效管控波动和风险。严厉打击两非行为。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做好流动人口在居住地的生育登记和电子婚育证明办理等服务。广泛开展生殖健康科普宣传,增强流动人口等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

      增强家庭发展能力。完善家庭发展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充分统筹区妇幼、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资源,建立齐抓共管机制,提高经费保障效果和利用效率,广泛深入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新家庭计划以及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等项目,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创造有利于女孩成长成才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十)加强妇幼卫生保健与青少年健康

      深入开展“两癌筛查”和生殖道感染项目等生殖保健服务。以已婚育龄妇女为中心,规范产后抑郁筛查与干预流程管理,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服务扩大到所有家庭成员,普及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实施生理、心理卫生教育和更年期保健服务。

      关爱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积极推进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项目工作,构建以青少年健康为中心的资源整合平台,巩固和提升青少年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高辖区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与指导,开展中小学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加强学生近视、龋齿、肥胖等常见病预防工作。加大对学校集体供餐的食品安全和营养质量监测和指导。加强学校结核病、艾滋病、性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务。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减少非意愿妊娠。

      (十一)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和配套安全设施,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配套衔接政策,探索试行育儿假、产休假,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体系发展。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覆盖城乡、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多种形式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加强托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强化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职业规划。建立综合监管体系,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促进托育行业健康发展。谋划建设具有示范意义、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区级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建设一家以上具有带动效应,可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到2025年底,全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5.5个。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能,深化卫生改革

      切实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业务管理制度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改革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宣传工作,要加强部门协调,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卫生工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二、加大政府投入,拓宽筹资渠道

      建立健全政府卫生投入机制,财政应视财力做好对公共卫生、社区卫生的保障力度。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健康筹资机制,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责任,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

      三、强化部门协调,形成推进合力

      政府各部门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落实规划实施的相关保障。财政部门加强经费保障和监督,不断完善各项保障政策。人力资源部门指导卫生健康部门做好人才引进和招聘工作。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积极支持卫生健康部门做好重点项目建设。民政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共同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医保部门在医疗、医药、医保等方面与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制度、政策衔接,建立沟通协商机制,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保障水平。其他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协助卫生健康部门实施规划。

      四、完善监管体制,强化卫生管理

      切实加强对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及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部门、医药卫生机构和相关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

      五、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有序推进

      突出全局性的卫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工作。切实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加强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建设,严格人员准入机制。加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社康中心、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机构的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业务工作条件,扩大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中心指导作用。

      六、提高人才素质,保障梯队建设

      实施素质工程,营造有利于业务创新的外界环境。围绕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卫生健康菁英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加大稳定、吸引、培养、使用人才的工作力度,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和构建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各类卫生健康人才的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

      七、健全法治保障,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和完善卫生健康法律法规,推动依法行政、依法行医,加快依法办事进程,构建有利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依法推进政务公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向社会宣传卫生健康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卫生健康标准,提升全社会守法意识和标准意识。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树立卫生健康行业良好形象,营造卫生健康工作的良好氛围。

      八、注重行风建设,创建和谐服务

      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和卫生健康文化建设,促进医务工作者依法从医、廉洁从医,规范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等制度,维护良好的服务秩序。同时,各机构要转变工作理念,切实增强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塑造卫生健康行业新形象。




    《汕头市濠江区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濠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