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天,不少市民发现蚊子变得格外“活跃”,频繁叮咬人,今天带大家深入了解蚊子和防蚊灭蚊全攻略。
01 蚊子的 “秘密档案”
全球蚊子种类超过3500种,而与登革热传播密切相关的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图片来源:云南疾控) 埃及伊蚊是“耐热能手”,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等热带地区。 白纹伊蚊,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花斑蚊”,它是“耐寒能手”,可通过蚊卵过冬,是我市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它喜欢白天“作案”。尤其在日出后2小时、日落前2小时最为活跃。不仅可以栖息在室内容器,还会在户外的树洞、轮胎、废弃的瓶罐等积水处孳生。 登革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感染后一般经过1-14天的潜伏期,患者会出现突发高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登革热目前没有特效药和有效疫苗。因此,了解蚊子习性,做好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 02 居家防蚊灭蚊全攻略 (一)源头控制:让蚊子“无家可归” 01 定期检查积水 蚊子在水中产卵,蚊卵→幼虫→蛹→成蚊的过程需花费一周时间,因此需定期检查家中积水,如花盆托盘、花瓶、饮水机接水盘等,植物或用沙石种养,如用敞口花瓶水养,应每3-5天换水,并冲刷容器内壁及植物根部。 02 清除卫生死角和各类垃圾 特别是清除各类闲置、废弃容器(瓶、罐、缸),废弃易拉罐、饭盒、塑料杯碗等。 03 翻盆倒罐 对一时无法清除的可积水容器,应存放在室内,或翻转倒扣放置并确保不会造成二次积水。 04 预防轮胎积水 将轮胎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应用防雨布遮盖,定期清理防雨布积水。 05 预防树洞、竹筒等积水 用灰砂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缝而不再积水。 06 疏通屋檐排水槽、楼房反梁、雨水沟和门前屋后的沟渠 每周疏通一次,排除积水。 (二)个人防护:构筑防蚊屏障 1.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蚊香或电驱蚊器等产品。 2.外出尽量穿浅颜色的长袖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在外露的皮肤上涂蚊虫驱避剂。 (三)化学防蚊:科学使用驱蚊产品 合理使用杀虫气雾剂。使用前,应先把食物、水源、碗柜等密闭或遮盖,避免污染。气雾剂可直接对准蚊虫喷射,也可以关闭门窗,将气雾剂喷头向上45°角向房间各方向喷射10-15秒,使房间内充满药雾,然后施药人员离开房间。气雾剂作用约20分钟,打开门窗充分通风后方可进入。 选择合适的驱蚊剂。市面上的驱蚊剂种类繁多,可选择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精油类(如柠檬桉)等。按照产品说明涂抹或喷洒在暴露的皮肤表面,但要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嘴巴,儿童使用时应选择低浓度产品,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家庭室内外难以清除的积水可投放灭蚊幼缓释剂。例如0.5%吡丙醚颗粒剂或苏云金杆菌血清型14。 03 怀疑感染了登革病毒后怎么办? 1.一旦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应做好防蚊措施; 2.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主动告知医生近2周出行情况,是否到过登革热报告地区逗留; 3.配合开展登革热相关检测,以尽快得到诊治,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或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染给家人; 4.不要乱吃药,尤其是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物,此类药物可能会抑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诱发登革热重症。 04 家里有人感染登革病毒怎么办? 1.感染者配合做好住院或居家防蚊隔离。登革热感染者通常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的5天内具有传染性,即使是隐性感染者,也可成为传染源; 2.家中其他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3.做好居家防蚊灭蚊措施和蚊虫孳生地(积水)清理; 4.配合社区做好其他工作。
来源:广州疾控i健康、健康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