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达濠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重点中心工作,持续强化党建统领,紧盯发展目标,不断夯实基础谋划发展,力促基层治理,推动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党的建设方面
1.强化理论学习教育。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大学习”和“大研讨”等活动,持续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采取座谈会、上党课、主题党日,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员初心使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狠抓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按照《达濠街道“1+N”党建三年工作计划》有关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以党建为统领,进一步实施干部“横向交流任职”“纵向上挂下派”等工作机制,今年进行横向交流的社区干部共2批5人次,进一步抓好干部队伍,抓好机制运作,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选优配强社区“头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以实绩论英雄,特别是在防疫、创文等重点工作中考验干部,对照人选资格条件,物色能胜任、敢担当的好干部,搭好班子结构。对于条件成熟的社区全部选配党组织书记,并依法依规补选了7名社区居委会主任。二是深入分析研判,积极推进换届工作。通过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走访座谈等形式,逐个社区详细摸查“两委”班子、后备干部队伍现状,广泛听取党员、居民代表等对“两委”班子团队的评价和意见建议及社情民意,为顺利推进换届奠定坚实基础,目前10个社区党组织全部顺利完成换届。三是抓好党组织整顿规范化建设,青篮、赤港社区党组织优化升级为党委,落实“三会一课”,优化社区班子建设和党务工作规范,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四是深化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形成达濠街道“三定”方案,按区统一部署,8月15日进行机构挂牌,内设机构共9个办公室,并确定了各内设机构临时负责人,同时积极对接区有关职能部门,做到下放的行政职权事项接得住、管得好。
3.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党建格局。以赤隆社区党支部为连接点,协调各领域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资源力量互联互动,推进区域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街道辖区居住楼栋多,党员工作地、居住地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探索以党小组的形式建立楼宇党建工作格局,目前先行在西园里片区组建了党小组。采取灵活的单建、联建等方式组建党员队伍,利用党员居民共同生活,沟通信息“零距离”接触的优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联系好服务好周边群众,促进居住小区和谐稳定。
4.做细做实党风廉政建设。细化社区党风政风监督员日常监督和指导,开展监督检查13次,发现、纠正问题34次,提出意见建议50次。今年来,全街道共办理违纪案件4宗,结案4宗,共处理4人,其中党内严重警告1人,党内警告3人,诫勉谈话2人;受理信访案件7宗,其中6宗已经全部按流程办结,还有1宗正在办理当中,起到较好的预防和震慑作用,维护好党的纪律、群众利益,强化党的建设。
(二)社会治理方面
1.抓管理补短板,文明创建深入人心
久久为功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推动卫生保洁工作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今年启动全街道环卫保洁一体化作业,年投入近900万元,实现环卫保洁市场化全覆盖,并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承包方考核机制。完善环卫配套设施。增购和更换1460个垃圾桶、80个果皮箱、26套垃圾分类亭,统一定制垃圾袋投入辖内垃圾桶使用。加强“门前三包”责任落实。多形式加大宣传的同时发挥志愿者和网格员的监督作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共治共管氛围。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对辖内卫生死角、鼠洞鼠迹、堵塞下水道以及废土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全方位地毯式的彻底清理整治;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结合雨污分流项目修复部分破损步道,拆除老化破损公益广告,清理牛皮癣小广告;针对辖区主次干道、重要商圈、市场附近,重点整治市容六乱现象,优化交通秩序。今年来,街道辖区共划设了5545个停车泊位,其中汽车停车泊位1851个,摩托车停车泊位3964个。
2.抓整治促改善,乡村振兴深入开展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政策不减、力度不减、投入不减,探索推行“公司+合作社+贫困对象”扶贫模式,以发展农民合作社为抓手,以产业扶贫为基础,将精准扶贫财政资金投入涉农项目合作经营,由此组织和带动贫困对象发展生产、解决就业、增加收入,不断巩固提升扶贫攻坚成效。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完成“三清三拆”1043宗约6.4万平方米,第二、三批共5个社区美丽宜居示范村项目正抓紧建设,已完成项目5个,在建11个。“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10个社区已基本完工,共铺设污水、雨水管道各约46000米,接通约18000户。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水体整治,以会汀港排洪沟整治为重点,切实推进污水整治工作,定期打捞清理,并举一反三,杜绝污染现象。同时,实行稻草秸秆禁烧网格化管理,将环保工作责任具体到人,督促各网格管理人员对管理责任区域进行动态巡查管理。全力落实好殡葬管理工作,积极推行绿色殡葬,倡导丧葬新风,有力保护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共完成火化任务数339具,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数,共清理平毁生基150穴约870多平方米,复绿面积约900多平方米。
3.抓安全保平安,持之以恒防微杜渐
一是加强应急演练。今年来街道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森林消防减灾应急演练活动3场次,参加演练人员近200余人次,出动了微型消防车、消防摩托车、发电机、高扬程抽水泵等消防器具。二是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共成立14支检查巡查小组,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夜间巡查,累计共出动2800人次,对辖区内1191家(次)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场所进行检查,共清查一般事故隐患444处,全部落实整改。三是抓紧抓实森林防火工作。健全组织领导,按网格化压实防火责任;加强祭扫管理和防火减灾宣传,积极引导公众绿色祭祀,共设置横幅标语30条,发放“告知书”3万张;布设19名应急队员、215名突击队队员和11个上山路口实施分片包保巡护;利用山林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及对将各点位的突发信息上报,定时向总指挥部汇报各网格的动态。
4.抓综治防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决胜扫黑除恶收官年。今年,针对前期“三资”未办结线索开展“清仓”行动,对存量线索再办结100条,有效追回一批历史集体资金和土地资源,其中,追回侵占集体用地3900平方米,收回抢占集体宅基地1800平方米,追回拖欠集体租金270万元,追回拖欠集体借款60万元,收回池塭4宗105亩,收回被侵占的市场铺面4间。多措并举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全力全面排查辖内不稳定因素,今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30余件,调处信访案件12件,彻底化解历史信访旧案1宗,办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群众反映问题408件,办结率100%,为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和筹办亚青会期间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全年新增精患19名,送院治疗14宗;新增社矫23人,解矫20人,目前在册社矫人员30名;做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目前执行社戒社康19人。加大普法教育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深入开展宪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为基层干部和辖区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结合楹联文化活动、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讲座40场,普及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民法典、物权法等法律条文;组织街道干部职工学习民法典公开课、参加省国家工作人员普法考试100多人次。
(三)社会服务方面
1.抓中心谋服务,重点项目强力推进
今年来,街道攻坚克难推动23个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南滨片区完成交地898.4亩、进度79.7%,其中涉及濠洲路204亩建设用地已全部移交施工。完成渔港经济区征地清障工作。沿江北路污水管、供热管网建设清障交付施工。完成汕汕铁路征地约33亩,累计迁坟530多穴。总投资约6000万的“七彩濠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37个项目全面竣工。完成沿江路升级改造工作,总投资约1200万元。红桥路等3条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招标进场建设。会汀港路、殡仪馆项目正抓紧办理前期有关手续。同时鼓足干劲抓快拆迁清障,让破旧、无序搭建等为项目建设“让路”,阶段来累计清拆约1100多宗,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其中北山湾迎宾花园周边整治累计完成清拆32宗,面积约3.34万平方米。
2.抓产业拓优势,服务产业提质发展
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加快发展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旅游、美食、人文等服务业,持续推动服务业实现新发展,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协调解决东兴·濠添大厦消防通道问题,推动集休闲、商务、餐饮、酒店等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建设;青盐海鲜美食城、中心市场美食城均已完成建设,正在招商引资中,第三产业服务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宽。西墩农贸批发市场已进场建设,城区功能服务配套将进一步提升。
3.抓三资促规范,集体资产日益壮大
今年,街道“三资”交易平台共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101宗,交易总额达到4901.8万元,其中赤隆社区下双抛池10间商铺出租平均溢价率达102%,有效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完成10个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建立健全资产年度清查、登记、保管、使用等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推进清产核资成果应用。积极探索涉农社区“资金—资产—效益”发展模式,通过资金置换资产的方式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其中西墩、达埠、赤隆3个社区年经营性收入超500万元。达埠、葛洲、青盐3个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已完成,正推进招商中,预计年收益将各达30万元,其它2个项目正抓紧施工建设。
4.抓抗疫促发展,全力推动复工复产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街道主动服务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加快复工复产,充当好企业复工“指导员”“服务员”,严格落实“五个到位”“五个一”管理措施,做到复产一家、指导一家、达标一家,累计向企业发放口罩超1.3万个、测温计40余支和消毒药品一批,至今年3月初辖区145家企业和1300多家生产经营单位均基本复工复市,并指导辖内一家企业成功转产生产医疗产品。
5.抓服务惠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全街道现有贫困户27户53人全部达到脱贫“八有”标准,今年来,按政策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共2.08万元;组织发动贫困对象参加电商、潮菜师傅等就业技能培训,为2名建档立卡对象安置公益性就业岗位,13名有劳动力贫困对象全部实现稳定就业。扎实做好低保审核,做到应保尽保。今年来新增低保申请44户94人;减员注销低保户17户38人,截至目前,我街道低保在册382户,共810人。特困户15户共17人。积极完善专项救助。严格做好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以及区慈善救助的申报核查工作。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协助做好辖内7名孤儿的救助工作,共落实医疗救助9户,临时救助1户,区慈善救助67人次,救助金额共计13.3万元。稳步推进廉租公房经济核查。今年新增廉租公房保障对象35户,积极为登记在册的583户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及经济状况办理年度审核。全面做好退役军人工作。为13户新入伍的现役军人家属采集信息,悬挂光荣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新增11人;严格落实优抚政策,认真核查优抚对象。新增60周岁老兵补助对象2人,减员3人,共计245人;深入开展退役军人“大走访”活动,已基本完成对全辖区内1170户的退役士兵等对象的“大走访”;积极为前来咨询的退役士兵提供社保政策解答和受理申请,已录入社保接续系统并上报111人;对病困、特困等退役军人在重要节点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额共计7.31万元。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模式。实现“一站式办理”“最多只跑一次”,街道和社区两级公共服务平台月均办理事项数量达2659项,全面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6.抓防疫强服务,智慧管理精细高效
今年,在疫情防控网格化微信群的基础上,开展大、中、小、微四级网格化微信服务群系统建设,将网格化管理与互联网通讯有机整合,探索推进智慧管理服务新模式,构建“群众吹哨、社区报到”的基层治理模式。加快“网格化+微信群”平台建设,每个小网格服务100多户居民,并按各群体各行业分层次归类建立多个专项微群,在网格群加入社区干部、党员、执法队员、保洁员、志愿者等力量,形成“一格多员”架构,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共创建微信群147个,已近1.4万人(户)入群。今年来,网格微信服务群在疫情防控、创文强管、安全管理、矛盾调解、社区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群众通过网格微信服务群反映的问题基本都能及时有效解决,共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1000多宗。通过网格微信群进一步助力基层更加精细高效地开展智慧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党的建设方面。随着街道机构体制改革,行政事权下放和人员转隶,工作的联动性、协调性需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综合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社区“两委”换届后,需引导新一届“两委”班子迅速进入角色,确保工作无缝对接、平稳过渡。党风廉政建设需驰而不息强化,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基层政治生态。
(二)社会治理方面。第三产业提质发展较慢,呈现分散割裂、档次低等状态,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科技进行改造升级还比较缓慢。社会治理还存在一定短板,需发挥网格化管理效能,促进管理服务更加社会化、规范化。精神文明创建需加大力度动员广大居民群众参与提升共建共享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安全管理责任需进一步抓牢抓实。
(三)民生服务方面。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需进一步提升,久久为功推进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切实 加强作风养成,依法依规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2021年度工作计划
下来,达濠街道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和区委四届十八次全会精神,紧抓全市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区“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和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的有利契机,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不断推进达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努力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以更佳的面貌迎接建党100周年和亚青会举办等盛事。
(一)突出党建核心引领。一是抓好党的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严肃认真做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依法依规选优配强班子,确保新老班子顺利交接,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依法履职尽责,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深化村级社会治理、经济管理等事务规范化管理。三是抓严抓实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社区党风政风建设监督员制度,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监督,针对工作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进行约谈提醒。坚持以案说纪,通过违法违纪典型和身边人、身边事,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洁守法警示教育,不断增强遵纪守法自律意识,强化监督执纪,严明纪律锻造优良作风。
(二)深化街道体制改革。优化内设机构人员配置,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设置,做好统筹协调,使运作更加科学、高效,更好服务群众。积极对接做好事权下放工作,完善规范办事流程,推动下放事权接得稳、管得了、干得好,积极争取更多有利于激发辖区发展活力的事权。
(三)加快推进老旧城区改造提质。积极融入“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工作,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以三寨(乡)一城(达濠古城)保护为重点,积极谋划,加快推动“三旧”改造项目,提升土地利用率,推动环境改造、产业提档升级和城区品位提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发挥优势做活做强做优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挖掘整合辖区人文、古村、旅游、美食、渔港等优质资源,发挥北山湾海滩、青云岩和达濠古城等辐射带动效应,打造独具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要素,探索推动区域美食文旅融发并展,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立足街道实际做大商贸服“蛋糕”,借力主城区优势,积极争取上级土地政策支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部分知名品牌项目,加快实现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提升,致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主动培育发展金融业态,实现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五)高质量推进文明创建。推进创文精细化、全域化、常态化、网格化管理,持续整治市容“六乱”,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创建全过程,体现在工作各方面,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城乡文明创建全域覆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
(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改善提升发展环境,推进农房管控、风貌提升,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布局。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科学依法治污。全面推行“河长制”,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坚持一村一策,立足村居实际精准施策,依托三资平台盘活壮大集体资产,优化“资金—资产—产业”的集体经济发展增收模式。坚持一村一品,发挥达濠鱼丸、鱼饭等名优特产品牌效应,满足多样化、特色化市场需求,培育形成区域土特产业。
(七)做实做好民生工程。发展文旅事业,完善文旅融合机制,加强对潮乐、楹联、英歌舞、灯谜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组织好电商、“粤菜(潮菜)师傅”等就业技能培训,抓好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贫困对象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战果,注重脱贫实效,确保贫困对象退出质量。坚持做到脱贫不脱政策,持续跟踪帮扶,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八)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成效。做实做优网格化微信群智慧社会管理,实现信息高效精准传达,切实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强和改进综治维稳工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强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等安全管理工作,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防救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