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旭委员:
您提出的2024019号《关于推动汕头市濠江区经济发展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濠江区在打造“百千万工程”典范区、加快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关注及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深表认同并积极采纳。经商区直相关部门及各街道,现答复如下:
阶段来,濠江区坚持不懈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全区工作总抓手,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如下:
一、坚定“产业强区”,加快产业崛起步伐
(一)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强化延链补链,壮大风电集群。国内首个“四个一体化”海上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全速推进,金风科技厂房已基本完工,其他项目均按时序推进施工。着力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全球首台18-20MW级风网荷储一体型海上风电机组下线,海上风电主导产业实现新突破。二是着力招大引强,扩大新兴产业版图。创新引入金狮差别化锦纶长丝生产项目,打造高技术水平的锦纶纺丝生产基地,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力争项目8月底前试投产。招引一批优质转移项目,正创堂(一铭科技)高阻隔膜项目签约并已进场装修厂房。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预制菜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濠江冷链物流生态产业园联合汕头市智慧冷链物流商贸中心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将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向辐射冷链物流通道,嵌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网络,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二)加速高水平产业平台打造。一是加快产业平台载体建设,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濠江区紧抓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及深汕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重大机遇,集中资源力量加快产业转移主平台(濠江片)、深圳—汕头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濠江片区)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承载力。二是构建“南山—濠江”双向飞地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联合打造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合作园区,园区一期包括万顺创新产业园、中海信(汕头)创新创业城和宏杰中标科创园三个片区,已正式揭牌运营。南山—濠江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濠创园)落户深圳市南山区清华大学研究院,首批万顺、金派、正创堂等13家濠江本地企业已正式入驻,涵盖濠江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孵化项目招引工作,深圳赛博格、顺天创两个孵化团队已落户濠创园。三是提升六大产业园区能级,促进资源共享。集中资源力量加快南山湾科技产业园、海上风电产业园等六大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完善园区“六通一平”建设。
(三)优化资源要素保障。一是提升政策优惠支持力度,增强对企业转移落地的吸引力。推动省、市、区多层级政策叠加共享,落实双向飞地惠企扶持政策,出台濠江区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7条工作措施、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8条优惠政策以及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6条扶持措施。二是用好对口帮扶资金,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举办汕头市“助力百千万,行长区县行”财政金融服务“百千万”系列活动暨濠江现场会,金融机构对16个重点项目新增授信约60亿元。三是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提供资金要素支持。出台《汕头市濠江区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信贷奖补资金实施方案》,设立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信贷奖补资金,重点支持辖内小微企业、“三农”主体等重点领域以及装备制造、预制菜、工艺包装等重点产业。四是落实土地资源保障,助力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截至目前,完成新征工业用地243亩,通过“工改工”97.04亩。
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文旅产业发展
(一)持续深耕文旅经济。一是充分激活文旅资源,做强滨海旅游。串联区内重点景点,打造优质旅游线路,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品质内涵。“濠江区滨海特色美食体验游”“濠江山海潮风古韵之旅”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探寻最‘潮’乡土,‘乡’约侨韵濠江”线路入选“岭南赏秋——广东秋季自驾精品线路”,“味美濠江惬意暖冬——濠江冬季美食之旅”入选冬季线路。二是加快文旅重点项目建成运营,提升文化服务品质。完善星级酒店、乡村民宿服务配套设施,繁荣发展美食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中海水上乐园二期正式对外营业,新濠添大酒店、格兰云天·海上传奇酒店、汕头潮宏基城际酒店试营业,林后美食街项目加快建设。
(二)推动农文旅品牌建设。一是做精濠江特色文旅品牌,扩大文旅消费吸引力。举办“南滨草地英歌音乐汇”等系列文旅活动,结合潮汕英歌传统文化,实现跨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创新拓展潮汕非遗文化传播传承发展平台,进一步提升品牌内涵。二是双城联动共谋发展,赋能“百千万工程”。联合举办“南头古城·达濠古城”双古城联动推介、“百千万工程—第五届达濠鱼丸美食文化节”,与深圳南山在助力产业升级、文旅消费、乡村振兴等方面携手共建、协同发展,助力濠江本地美食及文化产业,为濠江打造一张“有品牌、有文化、有产业、有资源”的文旅新名片。三是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消费新热点。打造“濠江珍好”特色品牌,将濠江区的地方特色资源优势与南山区的科技创新和创意设计等优势紧密结合,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拓展市场。积极培育“圳品”。
三、完善落实人才政策,促进创新创业
(一)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一是推动校企合作,精准提升企业职工技能。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引导各院校充分发挥自身师资优势,提升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共同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技能人才。举办2024年汕头市濠江区政校企合作对接交流活动,推进政校企三方深度合作,打通濠江企业人才培育输送渠道,进一步搭建高校毕业生与濠江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二是拓展合作渠道,加快培养高技术人才。与清华大学汕头校友会、中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组织濠江区有关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参加广东省人社厅组织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发展、韧性城市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发展共两期培训班,为我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持。
(二)健全多层次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强化人才精准引育政策支持,助力人才聚集。聚焦“百千万工程”和“启航计划”工作要求,制定《濠江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人才支持政策》《濠江区企业与职教中心联合招聘人才工作方案》《濠江区加快新时代人才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形成更加积极开放、务实管用的政策体系。二是落细落实各类补贴核发、评奖评优工作,增强人才吸附能力。2024年累计核发2023年度各项补贴52.2万元,评选出异地务工人员工作先进集体3家共奖励9万元、优秀异地务工人员10名共奖励5万元、2023年优秀技能人才10名共奖励10万元、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5家共奖励50万元。
(三)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一是加强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工作,挖掘创业实体入驻。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认定新的创业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市区共建孵化基地1个、区级孵化基地3个。二是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创新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参与省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申报,2024年由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共建的“先进薄膜材料与智能化成形装备项目”入选省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助力我区在创建省工程研究中心上实现零的突破。联合南山区谋划打造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中心,以南山区科技创新赋能濠江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展示产业、链接资源、场景创新、产业赋能等功能的示范窗口,目前项目有序推进中。
(四)加大就业创业宣传力度。一是丰富宣传方式,提升就业创业政策知晓率。利用“今日濠江”、区政府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对“3.0版促进就业九条”等就业创业补贴政策进行宣传推广,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申请就业创业。开展政策找人,针对补贴潜在政策对象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引导群众前来申请就业创业补贴。二是加强平台信息精准对接,打造指尖上的就业“微服务”。加强“两库一平台”建设(人才信息库、人才紧缺专业目录需求库、汕潮揭人力资源平台),不定期发布区内各项政策指南、人才需求和人才培训动态,投放企业招聘信息,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濠江流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全面提升办事便利度,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一)树立县域营商环境标杆。一是加强研究部署,挖掘亮点品牌。濠江区成功入选首批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积极挖掘提炼,细化试点改革措施,梳理出亮点品牌20项,并正式印发实施《汕头市濠江区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加快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建设。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智慧化升级。更新拓展濠江区政务服务“秒报秒批”事项清单,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秒报秒批”“不见面审批”“视频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2.65%,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7.52%。推行“代办制”涉企服务,依托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项目审批代办中心,依托“粤商通”设立濠江区涉企服务帮办代办平台,聚焦项目“引进-落地-建设-投产”的全周期服务需求,打造“‘濠’易办·你投资 我来办”特色品牌。三是完善多元监管体系建设,提升营商环境监管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一村一品”。推行部门联合监管,推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度融合。推出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工作机制,帮助经营主体及时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信用瑕疵,自该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区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已向企业发出信用修复告知书15份。
(二)深化营商环境对口帮扶协作。一是建立对口帮扶沟通渠道,推进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成立南山—濠江对口帮扶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联合印发《南山区与濠江区营商环境帮扶实施方案》,召开南山区与濠江区营商环境对口帮扶视频会议,两区各职能部门“点对点”交流探讨,互相探讨营商环境经验做法。联合印发《统筹协调与督查管理机制》,加强对营商环境帮扶各项重点任务部署和落实情况的督促管理。二是深化两区双向交流,多维度开展交流合作。区直各部门广泛赴南山区开展学习调研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学习南山区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涉企政务服务、“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与南山区建立跨域通办合作关系,实现南山区63项高频事项、濠江区140项高频事项“跨城通办”。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夯实产业创新发展基础。紧扣“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扩链工程,聚焦海工装备及电气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开展靶向招商,推动“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储能、制氢等关联产业。推动纺织服装、印刷包装、食品加工、建筑业等产业延伸链条、优化升级,推动优势产业向上下游延伸,谋划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结合旅游业新趋势,推进文旅新发展。全力以赴做好“四个一”(谋定一幅新年度工作路径图、打造一批文旅活动精品品牌、策划一批濠江文旅推介活动、推动一批文旅项目建设)工作。深挖文旅资源,依托旅游热点和高铁汕头南站通车契机,创新组合,多品类推介濠江旅游路线,做强濠江滨海旅游、海岛旅游、美食旅游。
三是激发创业创新动力,延伸带动就业链条。推动创新平台载体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地推进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中心建设,夯实产业创新发展基础。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优势生产力。
四是持续深化品牌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南山区营商环境帮扶协作,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服务联做等方式,凝聚南山区与濠江区对口帮扶“合力”,促进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南山区接轨。加快建设省首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聚力推进“一链三环”集成式改革,精心打造“濠易办”“濠快办”“濠好办”三大品牌。定期跟踪营商环境改革成效,争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强化正面宣传引导,为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