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丰收看濠江】每年农历秋分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前,濠江区正全力筹办广东省庆祝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汇聚强农惠农富农强大力量,唱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协奏曲,以乡村振兴推动濠江振兴。
黄色的大竹盘里盛装着一颗颗雪白圆润的达濠鱼丸,刚蒸熟的丸子散发着阵阵鲜美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将它们倒入另一个竹盘摊凉时,富有弹性的鱼丸还会“弹跳”几下。
“无鱼丸不成席”,濠江俗语如是说。
汕头市濠江区地处南海之滨,生态优越、水产丰富。在悠久的渔业历史中,“靠海吃海”的濠江人将渔获演绎出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濠鱼丸”,便是其中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其制作技艺也于2018年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近年来,濠江区大力推动鱼丸的标准化产业化,运用鱼丸地标的质量口碑和品牌效应做足“地标+文化+旅游+美食”的文章,持续打响达濠鱼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美食飘香振兴发展路。
目前,濠江区有鱼丸鱼糜生产、加工企业40多家,销售和经营户200多家,产品通过配送和分销的方式销往国内多省市和大型超市,出口港澳地区,东南亚和欧美等世界各地。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小鱼丸光芒愈亮
在濠江区数十家鱼丸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汕头市晶华鱼糜食品有限公司在传承中创新产品,不断把具有160多年历史的晶华鱼丸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晶华鱼糜总经理梁少忠是晶华鱼丸第五代传承人,他告诉记者,晶华鱼糜由晶华鱼丸的开山宗师粱晶合开的“晶合号”小食店发展而来,目前公司已有10家连锁店,每年线上和线下的销售额都可达400万元左右,产品远销至新加坡、美国和加拿大等地。
在梁少忠看来,达濠鱼丸的制作技艺可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八个字概括。他说,达濠鱼丸从选鱼到成丸入锅蒸熟,要经过7道工序:选鱼、剔尾去头、剔骨去刺后,再将鱼肉拍打至起胶,加入精盐、蛋清等辅料,制作出来的鱼丸富含蛋白质,保留原汁原味且松脆爽口。
记者了解到,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出的达濠鱼丸,最多常温保存一个星期,而冷冻保存会影响口感。去年,晶华鱼糜尝试在鱼丸制作过程中采用巴氏灭菌法,大大延长了鱼丸的常温保存时间,目前已达到了60天。
“采用这种新工艺进一步提高了鱼丸的质量,有利于远销和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为我们赢得了更多的好口碑。”梁少忠说,多动物蛋白、少脂肪的鱼丸对于健身后营养的补充是个不错的选择,去年,他们开始推出即食健身代餐鱼丸,也计划开设一家让游客可以现场看到制作鱼丸的过程和现场品尝的餐饮店,让家乡美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粤菜名店声名在外 “旅游+”“丸”美风景
作为濠江区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濠鱼丸的背后,承载着濠江这一方水土的人文内涵,是百年传统手艺的传承,也是潮汕美食精工细作的最靓品牌。
当前,濠江区正全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勾勒集古村、美景、美食、非遗体验于一体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以“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达濠鱼丸正是濠江区“美丽城区+美丽乡村”融合发展这一路上的“丸”美风景。
在濠江区众多的鱼丸店中,蒂蒂香达濠鱼丸店广为人知,是众多来濠旅游团体用餐接待单位,每年旅游旺季都会接待大量的外地游客,被评为“中国粤菜名店”“广东老字号”,其制作的鱼丸等系列产品,先后获得“中华名小吃”“广东食品文化遗产”“广东岭南特色食品”等荣誉。
蒂蒂香达濠鱼丸制作技艺在传承人林木隆一家已传承四代,身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木隆为推广蒂蒂香鱼达濠鱼丸及其制作技艺,不仅常常受邀去一些企事业单位展示讲解,还亲自收徒,“目前已经有30多个徒弟了,他们来店里学艺打工,学成就出去闯荡,让达濠鱼丸开枝散叶、发扬光大。”林木隆介绍说,近年来,在当地有关部门的组织引导下,蒂蒂香达濠鱼丸店还常常利用如今潮流的直播带货形式进行推广,展现濠江非遗魅力。
近期,濠江区全力筹办广东省庆祝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林木隆对此感到十分期待:“希望借着农民丰收节的东风,把达濠鱼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再推上一个高度,让‘濠江特产’变为‘濠江品牌’,把濠江打造成为游客体验潮汕滨海美食的首选站。”
重磅利好接连而至
濠江频频登上“C位”
宜业宜居宜游幸福濠江
高质量发展大幕正徐徐拉开……
我们一起当好东道主
办好丰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