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濠鱼丸是蜚声海内外的潮汕物产,作为潮汕的老字号小吃,其历史发展已有数百年,是《周礼》“八珍”之一的“捣珍”在达濠饮食文化的延续,是正宗潮菜不可或缺之佳品。
2018年3月,“达濠鱼丸”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濠江区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目前汕头市五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唯一一个加工食品类产品。2018年6月,濠江区“鱼丸制作技艺”被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濠江区连续四年举办“达濠鱼丸”美食节。达濠鱼丸以独特风味和优良品质而声名远扬,不仅深受潮汕人的青睐,也畅销海内外。
“达濠鱼丸”美食节(冯建彬摄)
达濠鱼丸制作技艺独特且讲究,主要以濠江本港优质海鱼,如蛇鲻鱼(那哥鱼)、马鲛鱼、海鳗等为原料,经冲洗、去头去肚、剔骨、刮鱼肉后,揉压成鱼糜。然后将鱼糜放进木桶内,用手掌快速用力拍打起胶,加入一定比例的蛋清、精盐、味精和水淀粉,拍打成糜糊状,从手心虎口舀出,放入温水中凝固定形后,经煮制后晾凉,食用时再烹调煮熟。成品的达濠鱼丸呈白色或灰白色的圆球状,入口鱼香浓厚,口感脆爽弹牙、鲜美香甜。缔造美味鱼丸的传统技艺至今仍无法以机器完全替代,并逐渐衍生出虾丸、墨斗丸等产品。
达濠鱼丸出炉(王少东摄)
达濠鱼丸来源典故有三。其一,相传南宋时期,皇帝为避战乱南迁,在达濠驻留。皇帝极喜欢吃鱼,而一旦被鱼骨噎到便会把御厨砍头,为此御厨们整日提心吊胆。一次,一名老厨生气到用刀背对鱼猛剁,突然发现鱼的肉刺分离,灵机一动便将肉挑出来并进行摔拍搓丸烹饪,制成鱼球,称“鱼脍”,深受皇帝喜爱。其二,相传清顺治年间,达濠马滘人邱辉为反抗清政府而投奔民族英雄郑成功,后据守达濠十年。其母双目失明,进食不便却又极喜食鱼,邱辉便命厨子刮取鲜马胶鱼肉,摔拍制成鱼球来供母食用。由于鱼丸味道鲜美,邱辉还常用来宴客酬宾。郑成功偶然尝其味,誉之为“天南奇珍”。后其败退台湾,也将鱼丸制作技艺传至宝岛,即今日的“台湾鱼丸”。其三,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民间艺人梁晶合在鱼丸传统的制作技术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创造出一整套优质鱼丸的制作工艺,完成了“达濠鱼丸”质的飞跃,食客赞赏“得味一尝三拍掌,闻香十步九回头”。
(供稿:濠江区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