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濠江区·澳头村
  • 2022-01-10 10:12
  • 来源:濠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字体:


  • 澳头村村貌(吴伟雄摄于2016年)


      澳头村,位于达濠岛东北部,雄鸡山、升旗山和笔架山三山环抱,北临汕头内海湾,东北与妈屿岛斜对。元代时有人家在村东南临海处的雄鸡山麓搭寮居住,时称清岗乡。明洪武年间,因遭海寇劫掠,村民内迁至现址定居,后逐渐形成聚落。因地处港湾之首,是停舶之地,故更名“澳头”。2015年末,户籍人口3068人,实际在村人口1500人。近年来,澳头村获得“广东省级生态示范村”“‘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等称号。

      澳头村是濠江区重点侨乡之一,有“海员之乡”之称。19世纪初,便有村民作为远洋海员到东南亚一带谋生。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生活所迫,村中大量年轻人以海员身份到香港谋生后定居。现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逾5000人;华人华侨逾200人,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1981年,该村旅港同胞成立“旅港澳头同乡会”,以“爱国、爱港、爱乡”为宗旨,支持家乡教育、福利事业,发挥联谊家乡的桥梁作用,在香港潮属社团中有一定声誉。

      漫步在澳头,百余座依山而建的潮汕老厝在静静诉说着历史。保留着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吴氏家庙、朱氏家庙、许氏祖祠、陈氏家庙和高氏祖祠鎏金漆彩。朱氏家塾、河源书屋,昭示着自古以来澳头村崇文重教的风气。行走在宁静的村中,虬枝盘错的古榕下,三三两两的村民在乘凉闲聊,仿若置身世外桃源。

    许氏祖祠(陈智生摄于2015年)


     澳头古民居(张烈华摄于2012年)


      澳头露德天主堂,是濠江区唯一的天主教堂。村内还有三山国王庙、天后娘娘庙、珍珠娘娘庙等多座古庙。

      澳头村因其扼汕头港湾,海防前沿,至今存留着历代军事设施的遗迹。升旗山,位于村东面,海拔121米。清代,在山上设立“烟墩”点,称“烟墩城”。汕头开埠后烟墩城上立起旗杆,以对外来船只引航,船只入汕头港之前,须先升旗为号,方能入港,故称“升旗山”。现仍有部分旗杆。升旗杆东侧岩石上,刻有明洪武九年(1376)的“震武寨”摩崖石刻等遗迹。

      德洲岛,位于澳头村东北临海0.6海里处,与雄鸡山隔水对望,系船舶进出汕头港口的咽喉之地,岛上树木茂密,有多幅石刻。岛上的德洲岛灯塔(鹿屿岛灯塔),塔身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由英国人建造,是广东沿海最早建设及保留最完整的灯塔之一,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建设新灯塔,塔高22.8米,灯射程18海里,设置差分台(全球定位系统DGPS),由汕头港务局管理。

    德洲岛(吴崇斌摄于2016年)


     德洲岛灯塔碑刻(吴崇斌摄于2016年) 


      德洲岛灯塔(吴崇斌摄于2016年)


      位于笔架山下的苏埃湾红树林湿地,面积9.1公顷,是广东沿海湿地面积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天然次生桐花树林,有桐花、秋茄、海漆、假茉莉、木榄、黄槿、老鼠勒等9个红树林品种。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华南地区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和鸟类栖息繁衍区域之一,每年经过及栖息的鸟类有小杓、绿翅鸭、黄嘴白鹭、红隼、黑尾鸥等水禽类约10目23科71种,旺季时约10万只。2004年,湿地被联合国环境署批准为“国际示范区”,是国内首个GEF(全球环境基金)南中国海项目国际湿地示范区。

      亦古亦今的澳头村,以临海靠山的地域优势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继续为后人展示着山海相融、开拓进取的文化印记。

    苏埃湾红树林湿地一角(郑国裕摄于2011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濠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