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濠江区·达埠村
  • 2020-07-10 10:32
  • 来源:濠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字体:


  • 达埠村.png


    达埠全景图(2017年陈基跃摄)


            达埠村位于濠江北岸,达濠街道西北面,包括濠滨、达濠、达埠三个社区。南宋末年,已有人在此定居。元初年间,又有欧、胡、佘、叶、翁等姓人家先后到此落户,聚落逐渐延伸至濠江滨,称“踏头埔”,清初始称“达濠”,后改为“达埠”。该村姓氏众多,人口较多的有吴、李、郑、张、朱、纪、翁、邱、杨、陈、余等姓。2015年末,户籍人口35706人。

           传统经营有农业生产、渔业生产、商贸、餐饮、手工加工等。海洋捕捞及海鲜制品久负盛名。传统特色食品有达濠鱼丸、鱼糜制品、糖葱薄饼、米润、双拼朥饼、节庆粿品等。“晶华”和“蒂蒂香”的达濠鱼丸制作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8年3月,“达濠鱼丸”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濠江区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目前汕头市五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唯一一个加工食品类产品。苏州街的元裕糖葱饼食被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节目采用报道。特色工艺品有纸盒、塑料制品等。

           现存传统潮汕民居50余座。其中,八房巷“大夫第”、立志堂被列入区级文物名录,该村现存宗祠14座,其中吴氏4座,即八房巷16号吴氏家庙(孝思堂)、安平巷尾上埠顶的吴氏家庙(永思堂)、红字祠巷吴氏家庙(红字祠)、石门斗巷吴氏家庙(乌字祠)。吴氏家庙(红字祠)和吴氏家庙(乌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坐东北向西南,为吴氏二兄弟分别建造,因祠堂建造精雕细琢、工艺超群而享誉一方,列入市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吴氏家庙(红字祠)为一落二厅一天井一拜亭祠堂建筑,左右配有花巷从厝,正面中央为一凹斗门楼,门楼三门设制,中门前置一对精美石鼓,门首横额面刻“吴氏家庙”匾额,左右有“敦本”“继绪”,背镌“紫诰垂芳”,建筑面积约740平方米。吴氏家庙(乌字祠)格局同吴氏家庙(红字祠)相同,木雕、石雕等细节方面则各有千秋,建筑面积约810平方米。

           达埠村古迹众多。达濠古城,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后两次修复,是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小的古城,城周长473米,有东(达善)西(西濠)二个城门,城门结构为并列拱圈石砌筑,城四角各有角楼(今已毁),城墙上步道贯通,连成一体,城墙高5米,城墙总立面面积为946平方米,主要以贝灰砂筑成,城墙底部外围以花岗岩石条砌筑1米多高,城墙顶部走道宽1.33米,走道平面至垛口顶部高为1米,垛口高0.90米,宽0.7米,垛口墙厚0.5米。清代,城中有“水师左营守备府”“招宁司巡检署”及“招收盐场”等衙门。1988年11月“古达濠城”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达濠古城墙”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苏州街、东门楼、濠滨天后古庙、厂前街关圣古庙、真君古庙、达濠三山国王庙、东门楼、三界庙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濠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