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濠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 生成日期: | 2020-11-09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建置隶属】濠江地域,春秋战国时属于岭南百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南越,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濠江地域属南海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分置七郡,濠江地域属南海郡揭阳地。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南康郡,以揭阳为属县,濠江地域属揭阳县。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分南海郡立东官郡,揭阳县属之,濠江地域仍属揭阳县。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在东官郡揭阳县地立义安郡,始置县于海之北,称潮阳县,濠江地域位处潮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改义安郡为潮州,濠江地域随潮阳属潮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潮州为义安郡,濠江地域仍属潮阳。唐永徽元年(650年)撤潮阳县并入海阳县,先天元年(712年)复置潮阳县,濠江地域仍隶属于潮阳。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潮阳再度并入海阳县,绍兴十年(1140年)复置潮阳县,濠江地域仍属潮阳。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潮州为潮州路,濠江地域所在的潮阳仍属潮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为潮州府,濠江地域仍属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潮阳县废奉恩等四乡之称,更14团为16都,濠江地域属招收都、砂浦都。清康熙元年(1662年),朝廷实行迁海斥地政策,沿海50里乡村迁入内地,招收都、砂浦都所有乡村都被迁斥,康熙八年(1669年)达濠岛以外的区域始回故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濠江地域全境才得以复界。至清末年濠江地域仍属潮阳县辖下的招收都、砂浦都。民国初年,濠江地域先后属潮阳县第四区、第三区。民国10年(1921年)礐石划归汕头市政厅管辖。1949年10月潮阳解放,达濠成立区政府,区署设濠城内。1950年11月,达濠区改为潮阳县第三区。1952年8月,河浦从第三区(达濠区)划出,置第十一区,1956年12月撤区并乡,达濠区改设置达濠镇,第十一区改设置河浦乡、钱塘乡及珠园乡。1957年河浦乡和钱塘乡合并为河浦乡。1958年9月,达濠镇与珠园乡、河浦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隶属汕头市郊区。1959年5月,红旗公社拆为达渔公社和达农公社。1961年3月,达渔公社、达农两公社复属潮阳县。同年5月,两公社合并后改设达濠人民公社和河浦人民公社。1974年12月,达濠人民公社又归汕头市郊管辖。1980年7月撤公社改称汕头市郊区达濠镇。1984年1月,设置汕头市达濠区(县级),为市辖区,辖达濠镇、礐石公社。区政府驻所借原达濠镇政府旧址(海旁路),第二年区政府迁至象山南麓(达濠府前路)。1984年11月,划30平方千米为汕头经济特区广澳片区。与达濠置区同时,河浦人民公社改设河浦区公所,仍属潮阳县。1987年2月河浦区公所改设河浦镇,仍属潮阳。1987年3月,达濠区改设为达濠、马滘、礐石3个街道和广澳、珠园2个乡。其后,珠园乡改设为珠园街道;广澳乡改设为广澳管理局,隶属汕头经济特区。1991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扩大范围,包括达濠区(马滘除外)在内的3个中心城区纳入特区范围,广澳、埭头、东湖、溪头、大蔚、三寮、河渡划归达濠区广澳街道办事处。1994年4月,撤潮阳市河浦镇,设置汕头市河浦区(县级),辖三河、玉新、滨海3个街道。2002年1月,达濠区原礐石街道与珠园街道撤并为礐石街道。2003年1月,随着全市行政区域撤并,达濠区、河浦区合并设置为汕头市濠江区,为市辖区。2004年2月,三河街道更名为河浦街道。
【行政区划】民国2年(1913年)以后,濠江地域呈达濠、礐石、河浦三部分建置状态。
达濠,民国初年属潮阳县第四区,民国10年(1921年)属潮阳县第三区,区公所设达濠城内;1949年10月22日潮阳解放,达濠成立达濠区政府,区署仍设濠城内。1950年11月,达濠区改为潮阳县第三区。1954年潮阳县第三区另组成达濠镇和达濠、凤岗、赤港、珠浦、葛洲、东湖、青林、下五、广澳、南山等13个乡。后再经过1956年和1957年两次并乡调整。1958年初,达濠镇(包括原达濠镇及广澳乡、潮光乡)划入汕头市郊区。是年9月,达濠镇与珠园乡、河浦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社址设于达濠海旁路24号。1959年5月,红旗公社拆为达渔公社和达农公社。1961年3月,达渔、达农两公社复属潮阳县。同年5月,达濠从两公社合并重组中分离出来,称达濠人民公社。1974年12月达濠人民公社又归汕头市郊区管辖。1980年7月撤公社改称汕头市郊区达濠镇。
礐石,位于达濠岛北部。1860年汕头开埠后,礐石人烟逐渐稠密。民国初隶属潮阳县第三区(达濠);民国10年(1921年)3月,汕头设置市政厅,礐石为其所辖。民国14年(1925年),礐石设置区建制,称汕头市第六区。民国34年(1945年),汕头市区分为6个区公所,礐石属第六区公所。民国36年(1947年),经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会同汕头市政府、潮阳县政府勘定划分市区村落,市第六区(礐石)管辖澳头、蜈田、苏安、上人家等村。1949年10月24日,汕头市解放,礐石仍是汕头市第六区,1951年9月改为第五区。1952年10月,汕头市将5个区缩划为4个区,原第五区礐石地域与金砂、大窖、华坞等乡设置为第四区,原第五区政府驻地改为第四区政府礐石办事处。1955年4月,在礐石风景区增设汕头市礐石区,区政府驻海关顶19号(因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没有批准,于1956年10月撤销区建制)。1956年7月,广东省民政厅通知,礐石地区不设区公所,只成立街道办事处,由汕头市安平区直接领导(汕头市实际执行于1957年1月)。1958年成立礐石人民公社,仍属安平区管辖。1959年12月,礐石公社划归汕头市郊区管辖。1960年1月,礐石公社所属的红光(蜈田)、红星(苏安)、红旗(上人家)大队划归礐石园林场。同年3月,礐石公社划归汕头市直接领导。1961年5月礐石公社又归汕头市郊区管理。1973年5月,设置汕头市礐石区,属市的派出机构,由汕头市革命委员会农林水办公室分管。1974年撤汕头市礐石区,重设礐石人民公社,属汕头市郊区管辖。
1984年1月,设置达濠区(县级),辖达濠镇与礐石人民公社,为汕头市辖区。区政府驻所借原达濠镇政府旧址。1985年1月,区政府迁至象山南麓。1984年12月,划出达濠岛东南部30平方千米为汕头经济特区广澳开发区。
河浦,地处濠江西南岸。1921年2月,属潮阳县第三区(区驻地达濠)。1940年至1945年9月,从潮阳第三区拆出,置汪伪潮阳第四区,辖河西“二十三乡”,区署设河浦“五世祖祠”。1945年10月复属潮阳第三区。1949年10月22日潮阳解放,仍隶属潮阳第三区。1952年8月从第三区(达濠区)划出,置第十一区,区公所设河浦陈憺祠。1956年撤区设乡,为河浦乡、钱塘乡及珠园乡。1957年河浦乡和钱塘乡合并为河浦乡。1958年5月,划归汕头市郊区管辖;同年9月,河浦乡与达濠镇、珠园乡合并成立红旗公社,社址达濠。1959年5月,红旗公社拆为达渔公社和达农公社,河浦属达农公社。1961年3月,达渔、达农两公社划归潮阳县管辖;同年5月,两公社合并后改设达濠人民公社和河浦人民公社。河浦公社驻地陈憺祠,1973年迁至现河浦街道办事处址(河玉路中段)。1984年1月,撤公社设区,改称河浦区公所,驻河东乡。1987年2月,河浦区公所改为河浦镇人民政府。1994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潮阳市河浦镇,设汕头市河浦区(县级)。区政府驻地“蟹地埔”(属玉新街道)。辖三河、玉新、滨海3个街道。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浦区、达濠区,设立汕头市濠江区,辖礐石、达濠、马滘、广澳、三河、玉新、滨海等7个街道,共60个社区。2004年2月,濠江区三河街道更名为河浦街道。
2023年末,辖达濠、礐石、广澳、马滘、河浦、玉新、滨海7个街道,下设61个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