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应之同志之墓
  • 2020-12-25 10:09
  • 来源: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       曾应之同志之墓,位于汕头市濠江区礐石街道礐石风景名胜区焰峰山南坡,东经116°40′59″,北纬23°19′56″。

          曾应之(1917-1949),原名陈北镐,又名陈烈丰,笔名戈基、村夫、万年青等,出生于潮安县登云乡方家洞宫边村(今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福洞宫边村)。1932至1935年在汕头友联中学读书期间,在中共党员教师的影响指导下,他参与组织学生读书会,设计《潮州话拉丁化方案》,参加“拉丁化新文化运动”,与其他同学组成汕头新文字研究会(后改为汕头市潮州话拉丁化新文字协会)、汕头世界语学会,宣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夏,到砂尾小学任教;12月,潮汕人民抗日义勇军大队成立,被任大队长,并主编大队部机关刊物《奋斗》;是月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说1937年1月)。1937年3月,中共韩江(潮梅地区)临时工委、中共汕头临时工委(后改市委)成立,被任命为韩工委和市委的宣传部长;5月,参与筹划组织成立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8月,“汕青救会”成立后,受中共韩江工委的派遣,在青救会中秘密成立党支部,以加强党的领导;9月,中共韩江工委潮汕分委成立,出任宣传部长,兼任汕青救会一五五师随军工作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在该队秘密建立的中共党支部书记;10月,随工作队奔赴潮、普、惠、海、陆各县宣传抗日,发动成立青年救亡同志会。1938年1月,组织召开岭东各地青救座谈会,被选为筹备成立“岭东青救总会”的成员,负责起草总会章程等工作;2月,撤销韩江工委和潮汕分委,成立潮汕中心县委,出任宣传部长,兼任庵埠中心区委书记、“岭东各地青年抗敌同志会通讯处”负责人及其机关刊物《抗敌导报》主编,期间发表许多评论和文章;6月,与方方一起出席中共长江局在武汉召开的青年工作会议;10月,任汕头青年抗敌同志会第一战工队政治指导员,活动于潮安庵埠的庄陇、宝陇、郭陇一带,建立农村支点,开展群众工作。1939年初,调到梅县参加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青委工作;8月,参加中共中央在重庆召开的大后方青年工作会议。后因积劳成疾,患上肺结核病,转移隐蔽养病近十年,病中坚持写作,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垂危之际,仍为党组织撰写《告国民党官兵书》;临终前,口授遗书《给一切我所认识的同志》,由其爱人笔录,经他校正后转交党组织。1949年3月13日,曾应之与世长辞,年仅31岁。他先后主编或参与主编《奋斗》《抗敌导报》《自由韩江》《路报》等革命刊物,在这些刊物和《海岸线》《新华南》《抗战周刊》《复兴报》等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如《战斗一年的汕头青年抗敌同志会》《关于普青立案的一点意见》《岭青一年》《予敌人以更大的打击》等宣传抗日救亡、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民争取民主解放等主题的政论文、杂文和潮州方言诗等,被誉为“潮州大众诗人”。

          曾应之同志之墓,始建于1963年4月,整座为花岗岩砌筑。主墓筑于一矩形平台上,长5.0米,宽4.0米,高0.56米。墓碑碑面竖刻“曾应之同志之墓”7个红字,长0.79米,宽0.47米,高1.15米。据碑文记载,曾应之曾任中国共产党闽南特委委员兼潮汕中心县委青年部长。

           曾应之同志之墓,属汕头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管理,墓地四周林木茂密。该陵园2008年5月被公布为广东省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2011年10月被中共汕头市委组织部公布为汕头市“锤炼坚强党性培训工程”教学基地;2013年12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4年1月被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8月被汕头市全民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公布为汕头市国防教育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濠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