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朵浪花溅起的瞬间,时光落下了影子,一叶新绿舒展开来,春风留下了痕迹,人间四季,流年换转,每一个时间的节点,无不承载着暖意人心的美好寄愿。一轮元宵月,以清辉朗照山河,以圆满抚慰人心,我们享受这份美好,也乐于还原这个节日的美丽面貌。听春潮助推海浪翻涌,趁着人间桃红柳绿,节日的序幕已渐渐拉开……
月圆,以乡音共春水欢歌
无论身在何处,抬头那一轮明月,总能让目光里蓄满深情,寻常街巷中飘出的那一缕乡音,总是绕不开儿时的梦。灯月下的美,不仅仅是中国诗画里的意象,更藏着天伦共享时的幸福画面。灯与月的影子摇曳成溢彩流光的一线江天,风吹起的旋律,恰似妈妈当年在耳畔轻轻哼唱的歌谣。又是一年元宵月圆,执灯游走过的地方,是否还是记忆中的模样?
当思绪仍在梦与现实中穿梭,舞台上已然响起唯美的音符,一群提着红灯笼的小女孩,在美女老师的带领下,用稚嫩的声音唱起了潮语歌《月灯谣》,如童谣一般的歌词,如月光轻盈流淌的旋律,这一刻,美得如梦如幻,深情,已无需多言,歌声便是最好的诠释。潮语歌曲作为珠浦二小的特色课程之一,先天带着潮文化的基因,相信,每一个听到这纯美歌声的人,心中盛载的乡情,也同今夕月满。因为这份圆满,更相信生于潮汕是命运的恩赐,每一缕潮音,都是爱与乡情的凝结,而被这美丽的潮文化所滋养的孩子,也必然带着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容于未来的人生。记住今宵明月,且同春水欢唱,愿灯月交辉,照亮每个孩子前行的路。
灯圆,以火红燃赤子深情
元宵,这个充满传统人文色彩的节日,每一份美好,都已系上中国情结。适当的仪式感能让记忆更深地把眼前的美好珍藏。喜庆的灯笼、红红的剪纸和中国结,无疑是节日气氛最直观的装点。此次活动,一早就组织了学生进行灯笼、剪纸和中国结的手工制作,同时以书画和手抄报的形式,将这个城市里的文明印迹描绘出来,让学生们以自己的眼光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并以巧手再现这些美与感动的画面。这些由学生们制作的创意手工作品和优秀的手操报作品也在活动现场进行展览,并且在场有美术老师对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的辅导,师生现场互动制作,不仅让人欣赏到精美的成品,也可分享制作过程与实操心得。正是这些带着仪式感的展示,让人从一件件精巧的手工艺品中领略中华智慧与国民无穷的创造力。看灯笼高挂,红红火火的主色调圆了我们对节日寄予的美好祝愿,也点燃了对家国未来的信心,相信我们眼前这些孩子们,将以满怀热忱,成为明日中国梦新的缔造者!
家圆,以潮味入人间烟火
民以食为天,纵然我们心中有再多不平凡的梦,总是绕不开一日三餐,恰恰是那一缕人间烟火味,是我们行走于人生路上的坚实依托,饮食传递出的文化精神,都是最真实的情感感召。每逢佳节,最实在的祝福莫过于寄望一家和美团圆,我们潮汕人总是善于将各种吉祥的寓意融入到各类食物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粿”,潮汕人家里“粿”的制作过程,精致而繁琐,无论从颜色到花纹,都可窥见对幸福生活的期许。而元宵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汤圆所包含的团圆、圆满的寓意更是显而易见的。这一次的主题活动,我们更是将文明家庭教育与劳动教育搬到了校园中。活动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及志愿者共同参与潮汕粿品和汤圆的制作,现场以圆桌的形式展现制作过程,模拟了一家人团圆围坐的喜乐场景,且一桌一个制作主题,热闹而温馨的画面正是家校融洽互动和幸福潮人生活的缩影。
今年的元宵节活动,每个项目既各自独立,又彼此依存,活动现场将各个项目集中安排在我校综合楼的多功能室展开,以潮语歌《月灯谣》的表演开启活动主题,将手工制作、粿品和汤圆制作等以圆桌在舞台下分别摆开,在歌声里展现传统风物之美。
中华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而潮汕作为神州土地上的一方文化热土,无论对中华文化或是潮文化的传承都从未间断过,这个元宵节,我们让民俗活动走进校园,是对传统文化的赓续,也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礼敬传统文化,以人文关怀为祖国的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让文化自信成为每个孩子的“标配”,相信,携盛世春风,必将文明的种子播洒到每个孩子心中。
此次活动由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文明办、汕头市教育局主办,由濠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共汕头市濠江区委宣传部、濠江区文明办、濠江区教育局、濠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协办,汕头市濠江区珠浦第二小学承办。虽一年一度元宵节,而在传承中华文明、传播家乡文化的道路上,我们从未曾停步,我们愿携手各界同仁,以这次活动为经验借鉴,怀揣一颗红心,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前行的力量,为教育的繁荣发展、为家国梦的践行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