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濠江丨在濠江,深藏着一座大(dà)夫第!很多人还不知道…
  • 2020-08-04 10:12
  • 来源: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  八房巷大夫第 

        “海的这边有一片神奇的云彩,小城叠石写就古往今来。”一提到濠江历史文化,人们都想到达濠的标志性建筑——达濠古城。其实除了古城墙外,古城的周边还有一大片明清时期遗留至今的传统民居。它们集中体现了潮汕建筑、雕刻、绘画等传统技艺,是人们了解濠江历史底蕴的重要文化载体,达濠八房巷大夫第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八房巷大夫第位于达濠街道八房巷14号,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东北向西南,面阔三间。八房巷大夫第的中间部分为潮汕传统“四点金”结构,“四点金”外围有一圈包厝,包括左右两边的伙巷、加建的后包和前埕的返照厝,并在前埕左右设龙虎门临巷。倘若龙虎门全开,从一门由外向里,能望到另一门外的巷子,却无法看到深幽宅院的住民。这种在前埕左右加龙虎门的形式更具隐密性,适合大家族居住。

    转存图片

         传统的民居建筑,一般是在大门前埕设照壁,而八房巷大夫第则设返照厝,为三开间。中间为厅,两旁设两间房。其他大夫第或只有一面照壁,或者没有后包,八房巷大夫第却是样样齐全,在众多老厝中显得尤为典型。

           大夫第至今还珍藏着一方清嘉庆元年(1796年)钦赐“奉直大夫”匾。该牌匾中间自右至左阴刻“奉天勅命”四字。两边刻有两道皇帝诏书,介绍了吴英华捐输朝廷,故而朝廷诏封其祖父、其父为奉直大夫,赠其祖母郭氏及其母陈氏为宜人。古老的匾额介绍了“大夫第”的由来,昭示朝廷礼制对传统建筑的影响,也彰显了房屋主人的社会地位。

           八房巷大夫第是达埠乌字祠(吴氏家庙)主祀者后裔的宅第。作为达埠大姓,清代达埠吴氏的发展与海上贸易密不可分,如吴氏最出名的乌字祠和红字祠的始建者厚洲公、德洲公两兄弟就是靠走海运而富甲一方。作为清代达濠社会发展的缩影,吴家的宗祠、府第等一大片传统建筑的兴建,反映了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以来达濠港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在缺乏文献记载的达濠商贸史上,作为实物史料,达濠古城周边的传统建筑见证了达濠“千金港”最辉煌的历史,弥足珍贵。


    来源:选自《发现城市之美·濠江》(世界知识出版社),区委宣传部,“今日濠江”新媒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濠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