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分七大部分,共1000分,其中:
一、设施与设备 150分
二、经费与人员 140分
三、文献资源 160分
四、服务工作 290分
五、协作协调 80分
六、管理与表彰 90分
七、重点文化工程 90分
1.设施与设备(150分)
标号 指标名 指标值与因素 分值 备注
11 建筑条件 50
111 馆舍建筑面积
(平方米) 3000↑
2000↑
1500↑
1000↑
800↑ 20
16
12
8
4 1.以上一年度报表所报面积为依据,要求提供相关的建筑图纸及房产证明;无法提供建筑图纸的老建筑,须提供上一次评估时对此项的结论;
2.不含正在扩建、尚未竣工的建筑面积;
3.不含租赁的房屋;
4.不含职工宿舍及临时建筑。
112 阅览座席
(个) 240↑
170↑
120↑
80↑
60↑ 15
12
9
6
3 1.指阅览室内供读者使用的座位数;
2.含多媒体视听室、电子阅览室;
3.不含公众活动场所供读者休息、等候的座椅。
113 少儿阅览室座席
(个) 48↑
34↑
24↑
16↑
12↑ 15
12
9
6
3 1.指少儿阅览室可供少儿读者使用的座位数。
2.单独的少年儿童活动空间,参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相关规定,按1.8~2.3㎡/座折算阅览座席数量。
12 现代化技术条件 100
121 计算机数量
(台) 45↑
35↑
30↑
25↑
15↑ 20
16
12
8
4 1.指可供读者和工作人员正常使用的计算机数量;
2.含122;
3.提供每台计算机的存放地点、用途。
122 提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数量
(台) 30↑
25↑
20↑
15↑
10↑ 20
16
12
8
4 1.指在读者活动区域(含电子阅览室)供读者正常使用的计算机;
2.提供每台计算机的存放地点、用途。
123 宽带接入
(Mbps) 10↑
5↑
2↑ 20
12
8 提供电信施工合同书。
124 存储容量
(TB) 6↑
5↑
4↑ 20
16
12 指专用存储设备容量,不含普通服务器、微机的硬盘容量。
125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有业务管理系统
业务系统自动化程度 0-10
0-10
系统运行不正常的可酌情扣分。
2.经费与人员(140分)
标号 指标名 指标值与因素 分值 备注
21 经费 60
211 财政拨款总额
(万元/年) 120↑
90↑
70↑
50↑
25↑ 15
12
9
6
3 1.以实际到位经费计算;
2.提供评估上一年度或评估当年的数据。
212 财政拨款年增长率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率的比率
(%) 100↑
90↑
80↑
70↑ 10
8
6
4 1.计算方法:(财政拨款年增长率/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率)X100;
2.提供评估上一年度或评估当年的数据。
213 新增藏量购置费(万元/年) 16↑
12↑
8↑
4↑
1↑ 10
8
6
4
2 1.指自本馆用于购置各类型文献(含电子资源)的经费总额;
2.提供评估上一年度或评估当年的数据。
214 免费开放本地经费到位情况 0-20 1. 包括已下拨的中央财政及地方配套经费是否到位;
2.提供上级财政补助收入的免费开放专项入账凭单。
22 人员 80
221 学历 20 指国家承认的正式学历,不含相当学历。
2211 大专以上学历人数/
职工人员总数
(%) 50↑
40↑
30↑ 10
8
6
2212 中专、高中以上人数/
职工人员总数
(%) 95↑
85↑
80↑ 10
8
6
222 职称 20 不含低职高聘的人员。
2221 中级以上职称人数/职工人员总数(%) 40↑
30↑
20↑ 10
8
6
2222 初级以上职称人数/
职工人员总数
(%) 60↑
50↑
40↑ 10
8
6
223 领导班子状况 结构合理
具有大专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不低于1/2
0-2
0-3
主管业务的馆领导受过系统的图书馆学培训 0-3
领导班子成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0-2
224 员工岗位培训、
继续教育
(人均学时/年) 50↑
45↑
40↑ 10
8
6 1.计算方法:年总学时/员工总人数
2.含在职学历教育和各类业务培训;
3.提供上一年度继续教育培训计划、课程安排和参加学历教育、各类培训的人员名单及学时证明(原始材料)。
225 业务研究 20 考查本馆员工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以及围绕本馆业务工作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等方面情况。
3.文献资源(160分)
标号 指标名 指标值与因素 分值 备注
31 总藏量
(万册、件) 20↑
10↑
8↑
5↑
3↑ 10
8
6
4
2 1.指本馆已入藏的古籍、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小册子、手稿,以及缩微制品、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视听文献资料的数量之和;
2.含32电子文献藏量;
3.以上一年度报文化部的年度统计报表为依据。
32 电子文献藏量
(种) 500↑
400↑
300↑
200↑
100↑ 10
8
6
4
2 1.指评估期间可供读者利用的电子文献数量,含电子图书、电子期刊;
2.含各种来源的电子文献(如采购、接受捐赠或调拨等);
3.一个题名的成套电子文献按其实际包含的种数计;
4.提供查重后的数量;
5.以上一年度报文化部的年度统计报表为依据。
33 文献入藏 55
331 图书年入藏数量
(种)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15
12
9
6
3 1.含各种来源的中外文图书(如采购、接受捐赠或调拨等);
2.不含电子图书;
3.不含332、333、334项;
4.按图书题名计“种”(即丛书中的每一题名单独计“种”,分散出版的多卷书各自计“种”);
5.提供自上次评估以来的历年平均值。
332 报刊年入藏量
(种) 240↑
180↑
120↑
80↑
30↑ 10
8
6
4
2 1.含各种来源的中外文报纸和期刊(如采购、接受捐赠或调拨等);
2.不含电子期刊;
3.按报刊题名计“种”(即丛刊中的每一分辑题名单独计“种”);
4.提供自上次评估以来的历年平均值。
333 视听文献年入藏量
(件) 30↑
20↑
10↑ 5
4
3 1.视听文献指要求使用专用设备阅读和(或)听声的非书型、非缩微制品型文献;
2.含各种来源(如采购、接受捐赠或调拨等)、不同载体(如录音带、录像带、DVDVCD、CD唱片等)的视听文献;
3.一个题名的成套视听文献,按其实际包含的各种载体的视听文献件数计;
4.提供自上次评估以来的历年平均值。
334 地方文献入藏 有专柜或专架
有专门目录
有专人管理
征集工作开展情况 0-2
0-2
0-2
0-4
34 藏书质量 0-15 重点考察图书馆文献采选的重点性、连续性以及对用户需求的针对性、合理的复本量等。
35 文献编目 25
351 普通图书文献编目 依据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编目著录 0-4
对本馆所收藏的少数民族图书文献或古籍文献进行编目整理的,可分别加2分,但本项指标总计得分不超过10分。
本馆有相关编目细则,保证编目数据规范一致 0-3
图书文献到馆1个月内完成编目 0-3
352 期刊、报纸文献编目 依据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编目著录 0-4
本馆有相关编目细则,保证编目数据规范一致 0-3
期刊、报纸文献到馆2个工作日内完成记到 0-3
353 视听文献编目 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编目 0-2
本馆有相关编目细则,保证编目数据规范一致 0-2
视听文献在到馆1个月内完成编目 0-1
36 藏书组织管理 20
361 加工整理质量 书标、登录号、馆藏章等 0-5 要求规范、统一、整齐、美观。
362 目录 设立卡片目录或机读目录
设专人管理、维护目录
提供查目辅导 0-5
363 开架图书排架情况 正确率(%)
架位维护管理 2
3 1.正确率不低于96%;
2.架位维护管理主要考查是否有专门制度和专门人员。
364 文献保护 0-5 1.重点考察文献保护规章制度、书库防火、防盗、防虫、防潮、防尘等措施、设备及效果;破损图书修补情况等方面;
2.此处仅指普通文献保护,古籍文献保护 在“7 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部分考查。
37 数字化建设 25
371 数字资源总量
(TB) 4↑
3↑
2↑
1↑ 5
4
3
2 含有关数字文化工程资源量,含自建和外购并存储在本地的数字资源量。
372 馆藏中文文献书目数字化
(%) 80↑
70↑
50↑
30↑
20↑ 10
8
6
4
2 1.计算方法:(馆藏中文图书、报刊机读目录记录数/馆藏中文图书、报刊种数)X100;
2.指馆藏1949年以来中文普通图书、报刊等文献资料按CNMARC格式建立机读目录的比例。
373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0-5
0-5 1.建设内容考查其选题规划情况;
2.建设规模考查其可用数据库数量及其容量。
4.服务工作(290分)
标号 指标名 指标值与因素 分值 备注
41 免费开放 20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及财政部《关于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具体规定进行考查。
411 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 10
412 基本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开放 10
42 普通服务 90
421 每周开馆时间
(小时) 60↑
58↑
56↑ 10
8
6 凡周六和周日闭馆的不得分。
422 书刊文献开架比例
(%) 80↑
70↑
60↑
50↑ 10
8
6
4 1.计算方法:开架及半开架书刊文献数量/书刊文献总量X100;
2.书刊文献总量中不含古籍和电子书刊。
423 馆藏利用情况 以本馆统计数据为准(包括所属分馆、服务点的统计数据)。
4231 馆藏书刊文献年外借率
(%) 70↑
50↑
30↑
20↑ 15
12
9
6 1.馆藏年流通率计算方法:书刊文献年外借册次/馆藏总量X100;
2.书刊文献外借册次和馆藏总量均以上一年度报文化部的年度统计报表为依据。
4232 书刊文献年外借册次
(万册) 10↑
8↑
6↑
4↑
2↑ 10
8
6
4
2 1.以上一年度报文化部的年度统计报表为依据。
424 馆外流动服务点(含流动图书车、自助图书馆)书刊借阅册次
(千册次/年) 5↑
2↑
1↑
0.5↑ 15
12
9
6 提供自上次评估以来的历年平均值。
425 人均年到馆次数
(次/人) 25↑
20↑
10↑
5↑ 10
8
6
4 1.计算方法:年流通总人次/持证读者数;
2.年流通总人次以上一年度报文化部的年度统计报表为依据;
3.持证读者数量指一年内通过各种证件(身份证、市民证、社保卡等)接受过图书馆服务(含到馆服务和非到馆服务)的读者数量。
426
书刊宣传 0-10 指馆内、馆外利用各种方式开展的宣传活动。
427 政府公开信息服务 0-10
43 参考咨询服务 0-20 包括为政府机关决策服务、为本地区重点教育、科研和企事业单位服务,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专题服务等。
44 为特殊群体服务 为残疾人服务情况为进城务工人员
服务情况
为未成年人服务情况
为老年人服务情况 0-4
0-4
0-6
0-6
45 图书馆网站建设与服务 0-20 重点考查网站建设规划及其结构、内容;网页美化、维护、更新、管理及网上服务项目等。
46 社会教育活动 90 以上一年度报文化部的年度统计报表为依据。
461 讲座、培训等活动
(次/年) 18↑
12↑
9↑ 20
16
12
462 展览
(次/年) 5↑
3↑
1↑ 20
16
12
463 阅读推广活动
(次/年) 6↑
4↑
2↑ 20
16
12 与461不重复计算。
464 每万人年平均参与活动次数
(次/万人) 3.0↑
2.0↑
1.0↑
0.5↑
0.05↑ 20
16
12
8
4 1.计算方法:(年参加图书馆活动的总人次/全县人口数)X10000;
2.县人口数量以上一年度各地方统计年鉴统计的数据为准。
465 图书馆服务宣传 0-10 包括对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媒体宣传等工作。
47 读者满意率(%) 95↑
90↑
80↑
70↑
60↑
50↑ 30
27
24
21
18
15 1.评估组在评估期间按照统一的读者满意率调查表,就图书馆的设施设备、馆藏资源、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及员工素质等情况征求读者意见。
2.调查表发放数量不低于200份。
5.协作协调(80分)
标号 指标名 指标值与因素 分值 备注
51 参与上级图书馆组织的协作协调工作 0-20 重点考查其参与本地区图书馆联合编目、馆际互借、总分馆体系建设以及其他各类业务合作活动的情况。
52 本地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 30
521 本地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规划与效能 0-10 主要考查本地区服务网络建设的规划、管理及取得的成就等方面。
522 本地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图书馆参与服务网络建设的比例(%) 40↑
30↑
20↑
10↑
5↑ 10
8
6
4
2 指同一地区内,参与服务网络建设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图书馆占全县公共图书馆总数的比例。
523 本地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内的资源共享情况 0-10 如考查通借通还的覆盖率、分馆书刊文献借阅册次等。
53 基层业务辅导工作 计划、总结 0-5 提供辅导工作报告、工作纪录及有关基层馆材料。
对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的业务统计分析 0-5
对本地区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指导 0-5
业务辅导活动数量和成效 0-5
54 基层业务培训工作 计划、总结 0-2 提供有关计划、总结、反馈材料。
培训内容及次数 0-4
培训效果及反馈 0-4
6.管理与表彰(90分)
标号 指标名 指标值与因素 分值 备注
61 年度计划 0-2 提供自上次评估以来历年的年度计划文本。
62 财务管理 0-10 重点考查财务制度建设及其执行和监督情况。
63 人事管理 0-10 1.主要考查岗位管理情况,包括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岗位责任制、考核、分配激励制度;
2.提供全馆岗位设置、目标管理、职工考核等原始材料。
64 志愿者管理 吸纳志愿者参与图书馆工作,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0-2
65 设备、物资管理 0-8 主要考查制度建设及其执行、监督情况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66 档案管理 0-10 1.主要考查人事档案、业务档案、工程项目档案等的管理情况;
2.要求档案健全,资料详实,归档及时,立卷准确,装订整齐,内容齐全,每卷有目录。
67 统计工作 统计齐全
统计分析 0-5
0-5 1.统计指人事管理统计、财务统计、业务工作统计等;
2.统计分析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以指导和改进工作;
3.要求提供各类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
68 环境与安全管理 18
681 环境管理 0-8 主要考查阅读学习设施配备及维护情况;环境整洁、美观、安静程度;馆内标牌规范程度;以及节能减排措施等方面。
682 安全保卫 0-10 1.包括对图书馆人员安全、数据及网络安全、是否有应急预案等方面的考核。
2.要求提供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消防合格材料。
69 上级表彰 0-20 1.国家级表彰、奖励每次计5分;
2.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及省级党委、政府表彰、奖励每次计4分;
3.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市级党委、政府表彰、奖励每次计3分;
4.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县级党委、政府表彰、奖励每次计2分;
5.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表彰、奖励计1分;
6.自上次评估以来的累计值,总分不超过20分。
注: 年内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从管理总分中扣除30-50分。重大责任事故指造成较大损失、受到上级通报批评,损害图书馆声誉和形象的失火、失窃等事件。
7.重点文化工程(90分)
标号 指标名 指标值与因素 分值 备注
71 文化共享工程 30
711 专门机构 0-5
712 设备达标 0-5
713 经费投入
(万元) 0-3
714 人员 有专职人员
人员培训情况 0-5
0-2 人员培训主要考查其计划、方案、总结,以及参加培训的总人次和覆盖率。
715 制度建设与管理 0-2 1.包括整体规划、年度计划总结;人员、设备等管理制度;服务、活动档案;统计信息报送制度等;
2.统计报送制度需考查其是否按照上级要求及时报送。
716 资源建设 0-2 考查其是否完成向国家管理中心的上缴任务,以及自建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等情况。
717 社会服务 0-5
718 指导支中心与基层点建设 0-1 对基层网点指导的内容及效果。
72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 30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于2012年2月下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要求进行考查。
721 设施建设 硬件达标
免费上网
服务环境安全整洁 0-2
0-2
0-2 1.重点考查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硬件、网络和基础环境等方面;
2.根据文化部制定印发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置标准(试行)》中的硬件、网络和基础环境部分进行考查。
722 资源建设 7
7221 数字资源总量
(TB) 3
2
1 3
2
1
7222 数字资源整合 0-1 重点考查是否整合了共享工程、图书馆和网络资源。
7223 数字资源服务更新频率 每周更新
每月更新 0-1
0-1
7224 资源共建共享 0-1 与其他单位和部门有资源共建共享项目。
723 技术支撑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资源传输调配体系
资源导航与信息采集 0-2
0-2
0-2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符合文化部相关规范要求;
2.建设资源传输调配体系,能够有效地将本地数字资源服务于公共电子阅览室;
3.公共电子阅览室终端拥有资源导航界面,并能有效采集用户使用信息。
724 制度建设与管理 管理规范
管理系统 0-2
0-2 1.建立完善的管理规范,包括资产、人员、服务、考核机制等;
2. 制定对本级及下级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和服务情况的管理和统计制度,并利用管理平台实现有效管理;
3.管理系统主要考核相关管理信息是否录入到管理系统。
725 服务 7
7251 开放时间
(小时) 12↑
10↑
8↑ 4
3
2 严格按照《“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公众提供服务。服务时间要充分保障(安装管理系统的以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准)。
7252 针对性服务 为青少年服务
为老年人服务
为农民工服务 0-1
0-1
0-1 重点考核针对这些重点服务人群是否有明确的服务方案。
73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30 没有古籍的图书馆,主要考查其对地区古籍文献的普查情况,即“古籍普查”项的分值为30分。
731 古籍书库达标 0-9 按照文化部行业标准《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WHT24-2006)考查。
732 经费投入 0-4
733 专职人员 0-1
734 制度建设与管理 0-1
735 古籍保护宣传 0-1 考察其建设网站、举办展览、讲座,普及古籍保护知识等工作情况。
736 人才培养 0-2 考查其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统一培训及自行组织培训的情况。
737 协调组织本地区的古籍保护工作 0-3 考查其发挥本级古籍保护中心职能,推动本地区古籍保护工作的成效。
738 工作完成情况 9
7381 古籍普查 0-5 考察其古籍普查工作完成情况,包括建立古籍普查数据库,本县古籍文献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情况。
7382 古籍修复 0-1
7383 为古籍整理和数字化提供底本 3
说 明:
备注中凡未注明数据获取年限的,数据来源均以评估当年上月底的数据为准。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